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专升本考试 - 考试大纲 - 正文

岭南师范学院2015专插本专业课考试大纲

来源:2exam.com 2014-11-22 11:58:09

 

 

 

岭南师范学院2015年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大纲汇编

 

 


岭南师范学院招生办公室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目     录

1.《法理学》 1
2.《刑法学》 7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5
4.《政治经济学》 19
5.《中国通史》 24
6.《世界通史》 32
7.《社会学概论》 37
8.《社会工作概论》 56
9.《写作》 82
10.《中国语言文学》 86
11.《综合英语》 93
12.《英语阅读》 100
13.《英语写作》 107
14.《宏观经济学》 111
15.《市场营销学》 117
16.《财务会计学》 122
17.《初级会计学》 129
18.《电子商务概论》 133
19.《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141
2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147
21.《C语言程序设计》 153
22.《数据库技术》 160
23.《计算机网络》 166
24.《数学分析》 172
25.《高等代数》 173
26.《无机化学》 174
27.《有机化学》 186
28.《植物学》 204
29.《动物学》 209
30.《力学》 217
31.《电磁学》 220
32.《工程力学》 228
33.《机械设计基础》 239
34.《烹调工艺学》 241
35.《烹饪原料学》 246
36.《教育学》 250
37《文学写作》 252
38.《学前教育学》 255
39.《幼儿心理学》 258
40.《钢琴》 262
42.《视唱练耳》 267
43.《美术学》 269
 
1.《法理学》

Ⅰ、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法学基础理论方面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Ⅱ、考试内容
  根据岭南师范学院《法理学》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本科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第1章:法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特别是相邻学科对法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掌握我国法学体系的学科划分;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2章:法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法学方法论的含义及其层次性;掌握法学方法的含义;了解我国法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实证分析方法的含义和分类。
第3章:法学的历史
了解法学在中西方不同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4章:法的起源
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和社会调控机制;理解原始习惯与法律的主要区别;理解原始社会调控机制崩溃的原因;了解法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主要标志。重点是掌握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5章:法的历史类型
了解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以及不同历史类型的法的特征;掌握资本主义法系的概念、划分,特别是重点掌握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了解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征。
第6章:法的发展
了解法律发展的含义和一般理论;理解法的继承的概念、特点,掌握法的继承的根据,了解法的继承的内容;了解法的移植的概念和主要形式,理解法的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理解法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重点掌握当代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7章:法治国家
理解法治和法治国家的含义,了解法治思想发展的历程,了解法治国家的共性和个性,着重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构造和社会条件;理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了解新中国的法治发展历程,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现实目标。
第8章:法的概念
了解中西方历史上“法”的词源学含义,了解历史上法的定义的多样性;重点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法的定义、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9章:法的要素
了解法的要素的含义和法律思想史上主要的法律要素模式;理解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含义和分类;掌握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的功能;重点掌握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以及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的区别。
第10章:法的形式与效力
理解法的渊源的概念,了解法的渊源的主要形式,掌握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主要形式,特别是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的区别;掌握法的分类,特别是法的一般分类;理解法的效力的含义,重点掌握法的效力层次规则和效力范围。
第11章:法律体系
理解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法制体系、法系等的关系;掌握法律部门的概念、特点和划分标准;掌握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12章:权利和义务
全面理解权利和义务在法中的地位;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本质、特征、作用和分类;重点掌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13章:法律行为
理解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14章:法律关系
理解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了解法律关系的分类;了解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重点掌握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法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责任能力);理解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特征和典型形态;掌握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条件,特别是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第15章:法律责任
理解法律责任的含义、特征和分类,重点掌握法律责任的构成(构成要件、构成方式);理解归责的含义,重点掌握归责原则;理解免责及其条件;理解法律责任实现方式的含义、分类以及不同实现方式之间的区别。
第16章:立法
理解立法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立法体制的概念和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了解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理解立法的基本原则;理解立法程序的概念,了解我国立法的基本程序;理解立法技术的含义、作用,了解立法技术的分类;理解法典编纂的含义、条件、作用和意义。
第17章:法的实施
理解守法的含义、主体和条件;理解执法的概念、主体和基本原则;理解司法的概念和特点;了解司法职权的含义及其划分;了解司法体系的含义和构成;了解司法的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司法的基本原则;理解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构成(主体、客体、内容)。
第18章:法律方法
了解法律方法的含义、意义、历史和范围;理解法律解释的含义及其必要性;了解我国法律解释的原则和体制,掌握法律解释的方法;掌握法律推理的概念、特征和分类(形式推理、实质推理和类推适用)。
第19章:法律程序
理解法律程序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了解正当法律程序的起源和发展;重点掌握正当程序的特征和意义。
第20章:法律职业
了解法律职业的概念、特征和形成;理解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职业伦理的内涵;重点是法律职业思维的特点以及律师、司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法律职业的基本制度。
第21章:法的作用
理解法的作用的概念、实质和分类【法的规范作用(指引、评价、预测);法的社会作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作用的区别)】;理解法的局限性存在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第22章:法的价值
理解法的价值的含义;了解法的价值体系的概念及其构成(法的目的价值系统、形式价值系统和评价标准系统),理解法的目的价值系统的基本属性;理解法的价值冲突及其原因,了解整合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则。
第23章:法与人权
理解人权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了解人权主体和人权内容的历史演变;了解国内法和国际法现存的基本人权保障机制。
第24章:法与秩序
理解秩序的含义,了解思想史上主要秩序观的变迁;了解法的秩序维持作用的主要内容。
第25章:法与自由
理解自由的含义及其与权利、国家权力的关系;掌握法的自由保障作用的主要体现。
第26章:法与效率
了解效率的含义;理解法的效率促进作用的主要内容。
第27章:法与正义
了解正义的含义的复杂性,理解法与正义的一般关系,特别是法律对于正义的作用;理解法的形式正义的含义、标准及其局限性;了解法的实质正义及其困难。
第28章:法与经济
了解法与经济基础的一般关系;理解法与市场经济以及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内在关联;了解经济全球化及其对法律的影响(法律全球化)。
第29章:法与政治
理解法与国家、公权力、现代民主政治的一般关系;掌握法律与政党政策的关系;了解法治国家建设与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30章:法与文化
了解我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理解现代法与宗教的关系,了解现代法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
第31章: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了解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机制。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如下:  

序号 项目名称 题数 计分 计划用时(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 10 10 20
二 多项选择题 10 10 30
三 名词解释题 5 30 20
四 简答题 3 30 20
五 论述题 1 20 30
合计 29 100分 120分钟

Ⅳ、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属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的要素是什么                          (      )
A、假定条件  B、行为模式  C、法律条文  D、法律后果
二、多项选择
1、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
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利益

三、名词解释
1、法律 

四、简答题
1.法学形成的标志

五、论述题
1、法律的有效条件
Ⅴ、参考书目
《法理学》张文显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2011年 
2.《刑法学》
 
Ⅰ  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刑法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意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  刑法总论
 
一、刑法概说
1、刑法的概念和性质(识记、领会)
2、刑法的任务(领会)
3、刑法的解释(识记、领会、运用)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1、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领会)
2、刑法明文规定的三大基本原则(识记、领会、运用)
 
三、刑法的效力范围
1、刑法的空间效力(识记、领会)
2、刑法的时间效力(识记、领会)
 
四、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1、犯罪概念(识记、领会)
2、犯罪构成(识记、领会)
 
五、犯罪客观方面
1、危害行为(识记、领会、运用)
2、危害结果(领会)
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领会)
 
六、犯罪主体
1、刑事责任年龄(领会、运用)
2、刑事责任能力(领会、运用)
3、刑事主体的特殊身份(领会、运用)
4、单位犯罪(识记、领会、运用)
 
七、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故意(识记、领会、运用)
2、犯罪过失(识记、领会、运用)
3、意外事件(识记、领会、运用)
4、认识错误(领会、运用)
 
八、正当行为
1、正当行为概述(识记、领会、运用)
2、正当防卫(识记、领会、运用)
3、紧急避险(识记、领会、运用)
 
九、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1、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概述(领会)
2、犯罪既遂形态(识记、领会、运用)
3、犯罪未遂形态(识记、领会、运用)
4、犯罪预备形态(识记、领会、运用)
5、犯罪中止形态(识记、领会、运用)
 
十、共同犯罪
1、共同犯罪概述(识记、领会、运用)
2、共同犯罪的形式(领会)
3、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识记、领会、运用)
 
十一、罪数形态
1、罪数判断标准(领会、运用)
2、一罪的类型(领会、运用)
3、数罪的类型(领会、运用)
 
十二、刑事责任
1、刑事责任概述(领会)
2、刑事责任的根据(领会)
3、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领会)
 
十三、刑罚概说
1、刑罚的概念(识记、领会)
2、刑罚的功能(识记、领会)
3、刑罚的目的(识记、领会)
 
十四、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1、刑罚的体系(领会)
2、主刑(识记、领会)
3、附加刑(识记、领会)
4、非刑罚处理方法(领会)
 
十五、刑罚裁量
1、刑罚裁量(领会)
2、量刑的原则(领会)
3、量刑的情节(领会、运用)
 
十六、刑罚裁量制度
1、累犯(识记、领会、运用)
2、自首与立功(识记、领会、运用)
3、数罪并罚(识记、领会、运用)
4、缓刑(识记、领会、运用)
 
十七、刑罚执行制度
1、刑罚执行概述(领会)
2、减刑(领会)
3、假释(识记、领会)
 
十八、刑罚的消灭
1、刑罚的消灭概述(领会)
2、时效(识记、领会、运用)
3、赦免(领会)
第二部分、刑法各论
 
一、刑法各论概述
1、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领会)
2、刑法分则的体系(领会)
3、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领会)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
背叛国家罪, 投敌叛变罪, 叛逃罪, 间谍罪, 资敌罪(领会、运用)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
放火罪,爆炸罪,投毒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识记、领会、运用)
 
四、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伪造货币罪,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 ,偷税罪,假冒注册商标罪,假冒专利罪,非法经营罪(识记、领会、运用)
 
五、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拐卖妇女儿童罪, 诬告陷害罪, 侮辱罪, 诽谤罪, 报复陷害罪, 重婚罪, 虐待罪, 遗弃罪  (识记、领会、运用)
六、侵犯财产罪
抢劫罪, 抢夺罪, 敲诈勒索罪,  盗窃罪, 诈骗罪,  侵占罪, 职务侵占罪, 挪用资金罪(识记、领会、运用)
 
七、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妨害公务罪, 伪证罪, 窝藏包庇罪, 倒卖文物罪, 医疗事故罪, 盗伐林木罪,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非法持有毒品罪, 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嫖宿幼女罪(识记、领会、运用)
 
八、危害国防利益罪  
战时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领会)

九、贪污贿赂罪
贪污罪, 挪用公款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受贿罪, 行贿罪, 介绍贿赂罪(识记、领会、运用)
 
十、渎职罪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徇私枉法罪, 枉法裁判罪(识记、领会、运用)

十一、军人违反职责罪
战时自伤罪, 军人叛逃罪, 遗弃伤病军人罪, 虐待俘虏罪(领会)

 
Ⅲ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闭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内容比例:刑法总论占50%,刑法各论50%。
3、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占40%,非选择题占60%。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30%、50%、20%。
 
Ⅳ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我国公民某甲在国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判处的法定刑幅度为2年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  )
A.应当予以追究               B.不应当予以追究
C.可以不予追究               D.如果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可以不追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刑法第六条中的“法律有特别规定”是指(  )                    
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民族自治地方的特别规定
C.港、澳、台地区的刑法适用问题
D.特别刑法有特别规定时
E.国际法有特别规定时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量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我国刑法对溯及力是如何规定的?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付某同张某系邻居。张某见付某妻子貌美,趁付某上夜班之机,强奸了付妻,并威胁说如果告发即杀死付某全家。付妻忍辱。张某见付妻懦弱,又多次强奸。付妻无奈告诉了付某。付某找张某评理,趁张某不注意,许掏出螺丝刀扎中张某的前胸,致张某死亡。付某回家后,其父要付某投案自首。付某同意投案自首。其母心疼儿子,要付某吃完饺子再走。正在吃饺子时,接到报案后赶来的公安人员将付某逮捕归案。
[问题]对付某应如何定罪量刑?
Ⅴ  参考书目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第五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的重要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也是学位核心课程。它在于通过系统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思想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本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先行性、指导性作用。
按照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实际经验,本大纲要求考生应主要掌握和运用以下知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6)哲学;世界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的根本属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4)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5)物质;运动;意识;实事求是
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1)实践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3)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4)实践;主体;客体;自在世界;人类世界
4、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环节
1)联系的普遍与多样性
2)发展的永恒性及其本质
3)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4)量变与质变及其关系
5)肯定与否定及其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矛盾及其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7)唯物辩证法: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原因与结果、可能性与现实性
8)联系;发展;规律;矛盾;辩证法;形而上学;
5、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本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5)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
6)实践;真理;
6、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本质及其表现形态
2)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特征
3)生产关系的构成及其特征
4)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5)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意识形态;文化;文明
7、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4)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5)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6)社会基本矛盾;全球问题;可持续发展
8、坚持以人为本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1)人的本质
2)人的属性
3)人的价值
4)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
5)人的自由及其与必然的关系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本科目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题型及分值参见下表。
题号 题型 题量 小题分值 大题分值 总分值
一 单项选择 10 2分 20分 100分
二 名词解释 5 4分 20分 
三 简答题 5 6分 30分 
四 论述题 2 15分 30分 
Ⅲ、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D )
A 主观精神的产物                   B 客观的精神的显现
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二、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主观唯心主义
答:主观唯心主义是指在世界本原问题上,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
……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两者的辩证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21 阐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并以此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略)……

Ⅳ、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 陈先达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7月
 
4.《政治经济学》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知识。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了解考生是否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了解考生能否正确的应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了解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和考试内容具体如下:
(一)概念:
政治经济学、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规律、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价格、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纸币、通货膨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经济周期、经济危机、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股票价格、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土地价格、垄断、垄断组织、垄断价格、垄断利润、金融资本、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集约型增长方式、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经济关系、对外贸易
(二)问题: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3、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如何?4、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5、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如何?6、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如何?7、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8、商品经济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9、市场经济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10、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如何?11、价值规律有何作用?12、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13、剩余价值生产是如何生产出来的?14、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怎么回事?15、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及其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6、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17、分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18、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19、加快资本周转速度的意义;20、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23、应如何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24、影响利润的因素;25、利润是如何转化为试述平均利润的?26、商业资本是如何产生的?27、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28、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29、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有何区别?30、货币政策的三大政策工具。31、.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必然性?3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33、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3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35、如何认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必然性?3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其主体地位?37、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什么?38、如何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39、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是什么?40、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2、如何认识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43、宏观经济调控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是什么?44、试述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46、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如何?我国什么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45、我国应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46、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何重要意义?47、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有哪些?48、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49、试谈如何解决我国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50、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是什么?51、试述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要性。52、试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53、开展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课程试卷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三)多项选择。(四)简述题。(五)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各类题型分值为:名词解释占15%、单项选择题占15%、多项选择题占20%,简述题占30%、材料分析题占20%。
3.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

Ⅲ、参考书目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七版) 宋涛 主编 顾学荣 杨干忠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Ⅳ、题型与示例
1.名词解释
例: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2.单项选择
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B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3.多项选择
例: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   (   A  C  D  E    )
    A、促进经济增长       B、抑制通货膨胀     
C、保持物价稳定       D、实现充分就业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简述题
例: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答案要点:(1)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家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联合兼并而形成较大的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有区别也有联系。随着资本的积聚,规模较大的资本有可能兼并别的资本,从而促进了资本集中;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的集中,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将会扩大,将会有更多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从而可以加速资本积聚。两者的区别在于,资本集中可以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而使个别资本迅速增大,但却不能增加社会资本的数量。而资本积聚却可以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
5.材料分析题或论述题
材料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资料,中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1%,人口却占21.3%,人均耕地面积为世界的1/4,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的1/6,人均草原面积为世界的l/2,石油为1/10。一些重要矿产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有1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2:据资料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GDP增长了10倍,而资源消费却增加40多倍。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如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三废”日益增多,造成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增加,酸雨覆盖国土面积已经达到了30%,江河湖海污染严重,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
材料3:我国现有人口已经超过13亿,而且每年新增人口1400万人,差不多等于一个中等国家。预计21世纪中叶将达到16亿。
问题:请参照以上材料并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要点:(1)材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出现了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的现象,说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把经济增长、控制人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口增长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措施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大力提高人口质量。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关系问题,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要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发展全民教育、卫生保健事业,提高国民的素质。
第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关系问题,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提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在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和普用效率。
第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一要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加强工业污染的控制和治理;三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的生态环境;四是加快水土流失地区的综合治理,提高国土的绿化率;五要加强节约资源和优化环境的科学研究,积极采用和推广环境保护技术和发展环保产业;六要完善有关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律体系,对生态环境要实行严格的法制化管理。
 
5.《中国通史》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中国通史》是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考生必须掌握其主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历史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中国古代史
(1)中国历史的开端
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址;夏朝的巩固和发展;商族的起源;从盘庚迁殷到武丁中兴;周族的兴起和灭商;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灭亡;商、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夏、商、西周的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4)秦汉
秦统一专制集权国家的建立;汉承秦制与“文景之治”;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刘秀加强东汉统治的制度与措施;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汉代的社会结构;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的农民起义;秦汉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的政治与经济;西晋的短暂统一及其政治经济问题;“九品中正制”的建立及其意义;十六国的兴亡和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东晋门阀政治;南朝门阀的衰落和寒人的兴起;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统一北方和孝文帝改革;北魏末年的社会矛盾;北魏府兵制的建立及其特点;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唐朝相关制度对隋朝的继承和发展;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唐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中叶政治、军事、社会各领域发生的变化;两税法的颁行与唐后期的经济;唐朝末年的社会问题;隋唐时期边境各少数民族概况;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宋代经济的繁荣;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元代行省制度;元朝的民族政策;元末的农民战争;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
(8)明清(前期)
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郑和下西洋;“南倭北虏”问题;明中叶的社会危机与改革;东林党与复社;耶酥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明末农民战争;清军入关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清前期的边疆与民族政策;明清海外政策与朝贡贸易;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产方式的变化;明代的卫所与清代的八旗、绿营制度;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晚清时期的侵华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沙俄侵占中国领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俄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2)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义和团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局
(3)晚清政局的变化与清政府的自救改革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4)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新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著名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及其代表人物;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近代科学技术的输入与初步发展
(5)戊戌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维新变法思潮(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严复介绍和传播进化论思想);戊戌维新运动;清末立宪派和立宪运动;孙中山与三民主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派的武装反清活动;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权
(6)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北洋军阀的统治;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7)南京政府的建立和苏维埃革命的兴起
南京政府的建立及全国“统一”;新旧军阀混战;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根据地的建立;红军五次反围剿与万里长征;抗战前十年间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8)抗日战争
日本侵略东北与伪满洲国成立;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高涨;西安事变;芦沟桥事变;正面战场的持续作战与敌后战场的开展;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西南大后方的建设;中共“七大”的召开;中国军队的对日军反攻;日本投降及中国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
(9)国内和平谈判与全面内战的演进
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国共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及其演进;国统区人民的反压迫斗争;三大战役与解放军渡江作战;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倾轧与中间路线的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文化
中央研究院的成立与中国科学的初步发展;现代新儒学思潮;民国年间的文学与戏曲成就
鲁迅与左翼文化运动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内外政策;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内乱;庐山会议与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
拨乱反正的历程;“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路线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邓小平南巡讲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一)填空题,所占比例为10%;(二)选择题,所占比例为10%;(三)名词解释,所占比例为25%;(四)材料题或简答题,所占比例为30%;(五)论述题,所占比例为25%
Ⅲ、参考书目
1.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1994年版;
3.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Ⅳ、题型与示例
以下题型供考生参考,若无重大变化,正式考试的题型将采取此形式。
题例
一、名词解释
例:
贞观之治:是指唐代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任用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并采取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因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
例:
最早在中国设立租界的西方列强是:( A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三、多项选择
例: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活跃在湖北的革命党人团体主要有:(AB)
A、文学社; B、共进会; C、岳王会; D 、政闻社
四、简答题
例:
简析中日甲午战争的败因
答: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很多,但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探讨:其一、交战双方体制的不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已步入现代社会,民族意识增强使国民与政府统一;而当时的中国仍然属于中世纪社会,封建君主专制使政府与民众各行其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更使政府危机四伏,不具备与一个现代国家作战的能力。其二、两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不同。日本在宣战前就已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如侵入朝鲜牵制清军,派出精锐的联合舰队夺取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海陆军协同作战等;而清政府由于权责不明,指挥不能统一,直到作战前尚拿不出明确和得力的作战方针,主帅李鸿章在几经权衡后,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却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开赴前线作战的部队又仅限于北洋水师和淮军,而没有动用举国之力,从此点看清政府有轻敌之嫌。其三、清政府和北洋水师领导层的腐败,导致军费的严重不足。北洋水师建成后,几乎未添置一艘先进的炮舰,弹药问题更是严重,在军舰的航速和速射炮、鱼雷等的配置方面落后于日军,海军衙门甚至挪用海军经费为西太后修建颐和园;水师的领导层也普遍存在依靠裙带关系和贪污吃空现象。其四、李鸿章外交的局限性,尤其是“以夷制夷”的老策略,不懂现代国际政治的实质,贻误备战,仓促应战的结果只能是海陆战均一败涂地。其五、从国际环境上看,西方列强的支持与怂恿,助长日本侵华的气焰。像英、德、法、美都不同程度地支持日本的侵华行径。如丰岛海战中英国的妥协。这就使清政府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战争的失败不可避免。

五、论述题
例:
结合史事,谈谈近代中国社会的中西之争及影响。
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中西之争实际上就是如何对待中学与西学的问题。中学与西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术文化体系,它们有着各自完整的信仰、观念、规范和价值判断。就学术文化体系而言,中学本身不可能延伸出西学的内容,西学也不可能延伸出中学的内容。但近代以降,随着西方凭籍“炮舰政策”敲开中国的国门之后,西学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强烈冲击着以“中学”立国的清帝国。中西问题成为贯穿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一条主线,渗透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交锋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与西方的交手,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奕䜣等开始意识到中国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的事实,随将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在中央和地方掀起洋务运动,率先在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在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方面进行变革。与洋务派论争的是固守“祖宗成法”和“圣人古训”的顽固势力,他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拒绝和排斥新思想、新事物,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尽善尽美,不需要任何变革。双方的争论集中体现在同文馆之争、海防塞防之争和铁路之争上。天文算学馆的设立;新疆、台湾行省的设立,近代军工企业、海军的创立,外交使节的派驻、清末铁路修建高峰等一系列事件说明这场论争还是洋务派占了上风,但顽固派也从中制造了不少麻烦,使洋务运动受到相当的影响。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交锋
甲午战后,列强加紧侵华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政治代表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开展变法维新运动。维新派根据西方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的观点,提出变法自强、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主张。顽固派则与洋务派相结合形成守旧势力,竭力维护“祖宗之法”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斥责一切不合“圣人之道”的言论和行动为异端、邪说,同维新派展开论战。这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挑战,通过此,西学广泛传播开来,使众多知识分子敢于放眼看世界,思想得到解放并追求新思想,有力地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不断高涨。

(三)、新文化派与东方文化派的交锋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政权为军阀所把持,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一步勾结,政治上向革命势力反扑,不断导演复辟帝制丑剧,思想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思想领域发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法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和军阀独裁,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自然科学和看待科学事物的科学观点,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反对八股、旧教条。还积极倡导表达思想的形式、语言和文学的改革。但由于新文化派激烈的反传统主义,不能辩证地对待中西文化,对中学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以至于绝对化和简单化等思想方法,从而引发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论争的另一方被称为东方文化派,他们从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出发,主张维护儒家的文化传统,倡导中国文化的复兴。论争双方的认识各有其长,又各有其缺陷,新文化派没有创造出新文化,而是陷入了全盘西化的路子上;东方文化派则只能在想象和对过去的依恋中,企图重建文化形态的精神家园,或寄希望于新旧、中西的调和。
上述三次比较大的中西之争,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缩影,也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探求救国道路,向西方学习的几个层次,即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再到精神文化层面,每一次论争都极大地解放了思想,加速了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步伐,对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6.《世界通史》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世界通史》是历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考生必须掌握其主要内容。按照教育部关于历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本校多年来历史学教学的实际,本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以下重点内容。
1. 世界古代史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君主专制、阿卡德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哈拉巴文化、克里特文明、新王国时期埃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荷马史诗、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亚述帝国、波斯大流士改革、希波战争、早期佛教、种姓制度、亚历山大帝国、古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的扩张、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繁荣、罗马帝国的衰亡、日本大化改新、镰仓幕府、戒日帝国、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的形成、查士丁尼的统治、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西欧的封建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关系、教权与王权的斗争、蒙古帝国的建立及其影响、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英法王权的强化、英法百年战争
2.世界近代史
新航路的开辟及影响、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侵略、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英法专制制度的形成、尼德兰革命、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重新统一日本、17世纪英国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三十年战争、“开明专制”、彼得一世和他的改革、西欧的启蒙运动、德川幕府、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荷法英的早期扩张与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北美独立战争、联邦宪法、法国大革命、拿破仑、维也纳会议和神圣同盟、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英国工业革命及工业革命的扩散、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英国1832年改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内战与南方的重建、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趋势、社会立法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潮
3.世界现代史
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美国和日本的崛起、日俄战争、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巴尔干战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四月提纲》、布列斯特和约、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1926年帝国会议、法国寻求安全的措施、魏玛共和国宪法、鲁尔危机、啤酒馆暴动、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本的协调外交、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非暴力运动、192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广田弘毅内阁与“国策基准”、绥靖政策、罗斯福新政、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与英法的绥靖、1936年德奥协定、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东方战线、不列颠之战、莫斯科战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 珍珠港事件、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重大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雅尔塔体系、联合国、五国和约、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与改造、美苏冷战的兴起、杜鲁门主义、柏林危机、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体系的建立、苏联的“安全带”政策、华沙条约组织、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运动、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朝鲜战争、艾哈德的经济改革、艾德礼政府福利国家建设、杜鲁门公平施政、艾森豪威尔主义、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治、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布拉格之春、肯尼迪政府的对外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欧共体的成立、戴高乐主义、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试卷共有四种题型:填空题(10%)、名词解释(30%)、简答题(40%)和论述题(20%)。其中,世界古代史约占20%,世界近代史约占40%,世界现代史约占40%。

Ⅲ、参考书目
《世界古代史》刘家和 主编  高教社 1994年;
《世界近代史编》上下卷,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 高教社 第二版2001年;
《世界现代史编》上册 齐世荣 主编;下册 彭树智主编 高教社 2011年

Ⅳ、题型与示例
以下题型供考生参考,若无重大变化,正式考试的题型将采取此形式。
题例
一、填空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______在波斯尼亚首府_______被刺杀,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费迪南大公、萨拉热窝)
二、名词解释
“门户开放”
答:“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提出的对华政策。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于1899年9月6日训令美国驻英、德、俄、法、日、意六国公使,向各驻在国政府提出这一政策照会。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三、简答题
简述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1920年,印度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以取得印度的自治。
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到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低潮。
四、论述题
论述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影响。
答:(1)危机的爆发与表现:1929年初,波兰、罗马尼亚等东南欧国家最先出现经济危机的征兆。9月,美国的股票市场出现下跌的现象。10月24日,股票市场出现空前的大抛售,成为这次危机爆发的信号。到11月中旬,纽约交易所全部有价证券贬值50%,折合损失260亿美元,股市崩溃,信用破产。
经济危机很快席卷美国,不久扩大到加拿大、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并波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40%以上。危机遍及工、农、商、金融等各行各业。资本主义各国的失业率分别高达30%到50%,失业工人达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农产品大量“过剩”,粮食价格下降速度大大加快。为了维持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农产品。
(2)特点
第一、来势特别猛、破坏性特别大。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33年经历5个年头,危机结束后经济持续萧条。
第三、范围特别广。美国、德国、英国等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第四、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与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影响。
第五、危机终止后进入特种萧条,只有少许的活跃和回升,还没有进入繁荣期,1937年又爆发了新的危机,与以往“危机-萧条-复苏-繁荣”四阶段的往复循环不同。
(3)影响
首先,生产力遭到空前破坏。设备、农产品被销毁。
其次,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劳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三,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为防止金融体系崩溃,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担心自己在德国的投资和贷款安全,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债务关系。法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英国等美国的其他债务国也效法法国,从而更加加剧了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最后,危机导致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帝国主义国家探寻着不同的摆脱危机的途径。

 
7.《社会学概论》
Ⅰ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依据      
 1. 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迁及其后果。
  2. 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二、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依据
  1. 社会运行的三种基本类型
 2. 社会运行的常态模式及良性运行的意义。
三、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1. 社会运行论与中国学术传统的关系。
  2. 社会运行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的关系。
  3. 社会运行论与中国社会建设事业之间的关系。
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1. 西方学者的观点
 2. 中国学者的观点
 3. 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2.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3.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4. 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一、认识和改造社会
二、促进社会发展,
三、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
一、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8——19世纪西方两次大革命与西方社会转型
  2. 西方社会转型与社会矛盾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 孔德
  2. 斯宾塞
  3. 西方社会学在创立上的特点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1. 凃尔干
  2. 韦伯
  3. 芝加哥学派
  4. 西方社会学在形成阶段上的特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
  1. 结构功能主义
  2. 社会冲突理论 
  3. 社会交换理论
  4. 符号互动理论
  5. 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
  6.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特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根本动力
  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创立的思想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
  1. 物质生产是最基本的历史活动
  2.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 实践性
  2. 辩证性
  3. 批判性
  4. 价值理想性
第三节  社会学的中国化
一、 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
  1. 传入
  2. 传播
  3. 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
  4. 学术团体与学术刊物的出现
  5. 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二、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
  1. 中断
  2. 重建
三、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第三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略)
第四章  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  社会及其构成
一、社会的本质
  1. 社会
  2. 社会的本质
二、社会的特征
三、社会的要素
  1. 人口
  2. 资源
  3. 环境
  4. 文化
四、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
一、宏观社会结构
  1.什么是宏观社会结构
  2.社会学有关宏观社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微观社会结构
  1.什么是微观社会结构
  2.社会学有关微观社会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
第三节  社会类型
一、社会生存方式
二、公社社会
三、社团社会
第五章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文化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 文化的构成
1.象征符号
2.价值理念
3.规范体系
4.物质文明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1.认同功能
2.规范功能
3.整合功能
4.涵化功能
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1. 社会化的含义
2. 理解社会化概念的三种角度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三、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
1.“镜中我”理论
2. 角色扮演理论
3. 精神分析理论
4.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5. 生命历程理论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一、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1.语言能力
2.思维能力
3.学习能力
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二、社会化的主体
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1.早期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
3.代沟问题
4.社会化的内容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1.社会角色的含义
2.社会角色的类型
二、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1.角色确定
2.角色表现
3.角色建构
三、角色冲突与协调
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理论
2.角色理论
3.参照群体理论
4.戏剧理论
5.社会交换理论
6.本土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景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1.按人数分类
2.按目的分类
3.按参与者的人际关系分类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1.社会转型需要通过特定、广泛的社会互动实现
2.社会转型会引起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的变革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1.向度
2.深度
3.广度
4.频度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1.合作
2.竞争
3.冲突
4.强制
第四节 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1.集合行为的概念
2.集合行为的特征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
1.基本条件说
2.模仿理论
3.感染理论
4.紧急规范理论
5.匿名理论
6.控制转让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第八章 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网络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
二、社会网络的类型
三、社会网络的功能
四、社会网络分析
第二节   社会群体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3.内群体与外群体
4.所居群体与参照群体
5.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三、群体的结构和过程
1.群体结构要素
2.群体领导与决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1.正功能
2.负功能
三、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四节   婚姻与家庭
一、婚姻家庭及其发展
1.婚姻的含义
2.婚姻家庭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1.家庭关系
2.家庭结构及其类型
三、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
1.家庭的一般功能
2.主要的家庭问题
第九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一、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二、 社会组织的类型
1.常见的分类方式
2.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结构
一、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含义
2.组织结构的内容
二、 组织的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1.组织的正式结构及其主要类型
2.组织的非正式结构及其功能
三、 科层制
1.科层制的概念
2.科层制的特征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 组织管理
二、 组织管理理论
1.传统组织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3.现代组织理论
三、 组织管理模式
1.家长制
2.科层制及官僚主义问题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
一、 单位组织及其演变
1.单位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2.单位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二、 民间组织
1.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2.民间组织的类型和功能
3.民间组织在中国发展的状况
第十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概念及类型
一、 社会制度的含义
二、 社会制度的构成
三、 社会制度的特征
四、 社会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一、 社会制度的功能
二、 考察社会制度的角度
1.功能耦合的角度
2.潜功能的角度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异
1.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别
2.社会地位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1.社会分化
2.社会分化的类型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1.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的概念
  2.考察社会不平等的角度
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
一、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二、 西方社会分层理论
1.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2.帕雷托的精英理论
第三节  社会分层的机制
一、 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1.分层的方法
2.分层标准
3.外显地位与潜在地位
二、 阶层关系与分层结构
1.层内关系及其研究内的主要内容
2.层间关系及其研究内的主要内容
3.分层结构:刚性结构和弹性结构及其特点
第三节   社会流动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
二、 社会流动的类型
  1.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
  2.个人流动与群体流动
3.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4.渐进的流动与骤变的流动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第十二章    社   区
第一节  社区的概念与理论
一、 什么是社区
二、 社区的类型
1.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分类
2.按空间标准进行分类
三、 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1.社区研究理论
滕尼斯的观点、芝加哥学派的理论
2.社区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区要素
一、 社区地域要素
二、 社区人口
三、 社区文化
第三节   社区建设与协调发展、
一、 农村社区与新农村建设
1.农村社区及其特点
2.新农村建设
二、 城市化与城市社区建设
1.城市社区及其特点
2.城市化
3.城市社区建设
三、 城乡协调发展
1.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四节  虚拟社区
一、 什么是虚拟社区
二、 虚拟社区的特征
三、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关系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 社会变迁的类型
1.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进步的社会变迁与倒退的社会变迁
3.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的社会变迁
4.自发的变迁与有计划的变迁
二、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人口、制度、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经济、
三、 社会变迁的动力与机制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 什么是现代化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2.社会现代化绝非“西方化”或“欧洲化”
3.社会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4.社会现代化社会结构体系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 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与整合
2.理性化
3.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4.经济持续而逐渐的发展
5.城市化
6.人的现代化
7.全球化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 发展中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二、 “迟发展效应”
1.有目的、有计划、超越型的现代化过程
2.异质文化的引入与接受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第四节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 中国的改革开放
二、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三、 全球化的挑战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 越轨的定义及类型
1.越轨的含义
2.越轨的类型
二、 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解释
2.心理学解释
3.社会学解释
三、 社会越轨的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概念与类型
一、 什么是社会控制
二、 社会控制的特征及类型
1.社会控制的特征
2.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 社会控制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 社会控制手段
1.组织控制
2.制度控制
3.文化控制
二、 社会控制的过程
三、 社会控制的度
1.社会控制“度”的三个方面
2.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
3.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第十五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由来和发展
一、 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二、 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三、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 社会工作的对象
二、 社会工作的内容
三、 社会工作的方法
1.个案工作
2.小组工作
3.社区工作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
一、 社会保障的含义
二、 社会保障的构成
三、 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四、 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五、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第十六章    社会建设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 社会建设关注的焦点
1.秩序关怀
2.民生关怀
3.风险关怀
4.结构关怀
5.价值关怀
6.历史关怀
二、 有关社会建设的综合定义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 与广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1.社会有机体论
2.社会团结论
3.社会整合论
4.社会冲突论
5.发展理论
6.“现代人”理论
7.社会公正论
8.风险社会论
9.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
二、 与狭义社会建设相关的理论
1社会福利论
2公民社会论
三、 社会建设的操作性观点
1.善治观点
2.制度主义的观点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100分
2.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
3.本课程考试试卷中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综合运用题。

Ⅲ  参考书目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郑杭生 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Ⅳ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个人在生活中扮演的多种角色构成个人的(    )。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集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
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
1.初级群体

四、简答题
1.简述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的显功能。

五、综合运用题
1.结合你所学的社会学理论,谈谈你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
2.请先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94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行家们号称为不可沉没之船的“泰坦尼克号”在它的首航途中沉没在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中。《泰坦尼号》这部好莱坞电影,因再现了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悲剧性奇迹而风靡全球。
根据资料记载,泰坦尼克号沉没历时三个小时。由于救生船不够,人们在逃生的时候恪守了“妇女儿童优先”的社会规则,使得69%的妇女和儿童幸免于难,而逃过死亡的男士只有17%。不过,人们也注意到,住在头等舱的都是有钱人,住在二等舱的主要是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住在三等舱甚至更低舱位的主要是移民美国的普通人和贫穷移民。如果按照舱位来计算逃生率,头等舱是60%,二等舱是44%,三等舱及以下是26%。而且头等舱的男士的逃生率比三等舱的儿童还要高。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试用所学的社会学知识来分析这种社会现象。

 

 


8.《社会工作概论》

Ⅰ、考试内容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
二、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三、社会工作的领域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social work)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 助人活动
三、社会工作的类型
1.最初形态与现代形态
2.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第四节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
二、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关系
三、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
四、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五节 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一、中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三、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 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三、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一、功能的涵义与类型
二、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秩序的意义
四、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第三节 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一、实施社会工作的一般过程
二、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三、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一、中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其特点
二、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
三、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1.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依赖
2.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
3.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价值和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化
二、价值和社会工作的总体界定
三、价值和反价值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一、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
1.新教伦理2.人道主义
3.社会福利观
二、西方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体系
1.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
2.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3.泰彻的价值体系
三、西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矛盾
1.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立
2.不同学派之间的价值观争论
3.社会、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价值观上的矛盾
第四章 社会工作理论
第一节 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社会工作需要理论
二、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第二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与逻辑结构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二、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第三节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与归类
一、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
1.心理分析学派
2.认知理论
3.行为主义理论
4.社会系统理论
5.标签理论
6.沟通理论
7.人文主义理论
8.激进的人文主义理论
9.马克思主义理论
10.“增权”或“倡导”理论
11.女权主义理论
第五章 社会福利制度
第一节 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分类与功能
一、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内涵
二、社会福利的分类
1.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2.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三、社会福利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影响
第三节 当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二、中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六章 社会个案工作
第一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与历史发展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要素
1.方法要素;2.工作对象要素;3.过程要素;4.科学与艺术要素;5.双向性要素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涵义
三、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与基本技巧
一、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2.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
3.订立工作计划、介入干预、总结与检讨
二、社会个案工作的技巧
1.沟通技巧;2.关系技巧; 3.过程技巧(包括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订契约技巧、介入技巧、检讨总结技巧)
第三节 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与实务方法
一、危机介入模式
1.危机的含义
2.危机介入的技术
3.有关理论
二、任务中心模式及其实务方法
1.发展历史
2.问题解决的过程
3.步骤与方法
4.优点
5.相关能力要求
三、“社会-心理”模式
1.一种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方法
2.心理预防机制-人格结构-自我强度
3.模式的框架
四、行为治疗模式
1.四种学习形态
2.主要技巧与过程
3.框架
五、叙事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2.特点:可以让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将人们从压抑的文化假设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3.过程 
4.技巧
第七章 社会小组工作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小组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二、小组工作的定义
三、小组工作的功能
四、小组类型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理论与模式
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
2.学习理论
3.系统理论
二、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
强调社会系统对人或群体的影响,个人的问题通过改善社会系统来解决
2.治疗模式
更关注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小组是治疗个人问题的手段
3.互动模式
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与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第三节 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与过程
一、小组工作的发展阶段
1.前属期阶段
小组成员处于矛盾的困境,他们的心理状态是观察和探求身外环境,对他人既接近又戒备。
2.权力和控制期
成员通过竞争确立自己的角色,形成小组的初步结构。
3.亲密期;4.分辨期;5.分离期
二、小组工作过程
沟通方式
三、小组中的社会控制
1.规范的功能
2.角色的作用
3.凝聚力与目标
第四节 小组工作的原则与技巧
一、实践原则
二、技巧
1.一般性技巧
2.促进沟通的技巧
3.组织会议的技巧
第八章 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涵义与发展
一、社区工作的一般涵义
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二、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三、社区工作的定义
1.社区组织的定义
2.社区发展的定义
3.社区工作的定义
四、社区工作的目标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理论
一、基础理论
1.社会分析和意识形态
2.社会变迁理论
3.社会运动理论
二、实施理论
1.社区工作的模式
(1)地区发展模式
该模式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和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培养当地人才。这个模式通常用于那些比较简单的社区。
(2)社会计划(社会策划)模式
该模式是依靠专家的意见,推行某些政策来解决社区的问题。该模式通常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3)社会行动模式
该模式是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自下而上的形式争取公正解决问题。该模式适用于那些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的社区。
2.社区工作的原则
巴特恩的四大原则;
阿瑟•邓汉姆的四大原则;
联合国提出的社区发展的十项原则;
徐震的八大原则;
胡文龙的六条原则
3.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
4.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过程和技巧
一、社区工作的过程
1.建立关系
2.收集资料
3.制定计划
4.社区行动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1.分析技巧
2.关系建立技巧与维系技巧
3.动员及组织技巧
4.活动程序设计的技巧
5.行政管理技巧
第九章 社会行政
第一节 社会行政的涵义与功能
一、社会行政的涵义
1.什么是社会行政
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2.社会行政与社会管理、公共行政的区别
二、社会行政的层次:
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
三、社会行政的地位与功能
第二节 社会行政的内容
一、计划
1.计划的内容
环境因素分析、过程规划、编制预算
2.计划的模式
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有限理性模型、计划过程模型
二、组织
1.社会服务组织的结构
2.组织成员的招录
三、督导与激励
1.督导
2.激励
四、协调与控制
1.协调
2.控制
五、评估与报告
1.评估的类型
2.评估的方法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行政
一、中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
二、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社会行政
   社会行政依托于单位制,福利资源集中于政府部门,造就了一大批实际社会工作者。
三、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行政
“企业办社会”的状况开始改变,社会福利职能由单位向社会转移,私企则用货币购买福利服务。
“单位”的社会行政能力弱化,社会行政的性质由政治化转向行政与经济相结合。
社会福利格局由原先的政府的一元化转向由政府、单位、民间机构共同承担。
第十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瑞士学者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主要认知方式是具象思维,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识整个世界,非常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鲍伦德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社会化影响很大。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所有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自我发展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特征与功能
1.特征
1.福利性;2.社会性服务为主;3.专业性
2.功能
(1)保障的功能;
(2)社会安全的功能;
(3)发展的功能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关于儿童发展的主要理论
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
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家庭、社区与组织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4.文化学方面的理论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儿童福利及其政策
  儿童福利的含义与类型;儿童福利行政
2.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保护儿童权益;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及卫生保健;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4)营造良好的家庭及社会环境;
(5)加强孤儿、弃儿与残疾儿童的工作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1.个案工作
2.团体工作
3.社区工作
第三节 中国的儿童社会工作
一、发展历史
二、现状
1.中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1)儿童福利政策
(2)普遍的儿童福利服务与特殊儿童社会工作
(3)民间儿童救助
2.中国儿童社会工作机构与职能分布
行政系统包括有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政系统等。
其他机构主要是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设立的妇女儿童室;国务院各部委有关的儿童工作部门;共青团的少年部;妇联的儿童部;中国少年先锋队等。
第十一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一、青少年时期的特征
1.生理的急剧发展
2.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转折期
3.是影响深远的关键期
4.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涵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智力水平、兴趣倾向、家庭背景等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
1.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2.以青少年的发展为根本目的;3.辅导是其本质特征;
    4.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生物进化理论
  1.生长顺序与时间理论;  2.复演理论
二、精神分析理论
  1.性心理发展论;2.人际关系理论;
  3.心理社会理论
三、学习理论
  1.操作学习理论;2.发展阶段和任务理论
四、社会文化理论
五、角色扮演理论
   社会角色的失调:
   角色冲突、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福利
一、青少年福利的涵义
狭义上来说是指由特定形态的机构向特殊的青少年群体提供的特定服务,广义上来说是指面向所有青少年的、旨在促进每个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福利服务。
可以分为发展性的青少年福利和补救性的青少年福利,前者重点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发展,后者主要是针对处于困境中的青少年而提供的救助、矫治和扶助服务。
二、青少年的福利需求
三、关于青少年福利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
二、道德及品格的辅导
三、学业指导
四、健康成长指导
五、就业辅导
六、生活方式辅导
七、社会交往指导
八、婚姻服务
九、特殊青少年服务
第五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1.个案辅导:
   商谈与观察;访问;共同活动
2.团体活动
   榜样示范;行为锻炼;情景感染;
   竞赛激励;角色模拟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形式
  1.通过团体和组织实施
  2.通过基地实施
  3.通过服务机构实施
  4.单独实施
第六节 中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机构
1.共产主义青年团
2.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二、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与发展
第十二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老年问题
一、老年问题的提出
1.客观地谈谈你对老年的看法与态度
2.社会变迁与老年问题的形成
二、影响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因素
1.经济发展
2.社会政策
3.文化因素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撤离理论
2.活动理论
3.连续性理论
4.符号互动论
5.社会交换理论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
(一)老年个案工作
1.原则
2.技巧:怀旧、生命回顾
1.老年小组工作
(1)原则
(2)技巧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实务
一、机构照顾
机构照顾是指在专门为老人提供护理、食宿照料的各种福利院和敬老院,对老人实施的照顾。
目前我国机构照顾面临的问题主要是:
  1.养老机构的供需之间存在差异;
  2.机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较少接受专业训练。
二、社区照顾
第十三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什么是妇女社会工作
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二、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妇女社会工作
1.中国内地的妇女社会工作机构
2.香港妇女服务的特点。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1.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程度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3.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先决条件;4.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5.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6.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7.将性别观点纳入决策主流。
我国实际妇女社会工作原则
二、女性主义
三、社会性别理论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方法
一、妇联组织主要工作方法
二、妇女增权
增权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产生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安排。
在妇女工作领域,增权理论要求加强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宣传教育,积极倡导出台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制度,对家庭婚姻权益受害者积极开展增权工作。
三、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第十四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2.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变化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3.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1)市场经济冲击婚姻家庭;
(2)婚恋道德准则失范;
(3)离婚率上升;
(4)婚姻质量仍存在问题;
(5)婚姻冲突、家庭暴力问题突出;
(6)代差日益扩大;
(7)家庭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4.家庭社会工作的任务
(1)提供物质性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2)提供法律及心理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3)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家庭整体素质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家庭社会工作
二、中国内地的家庭社会工作
1.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
(1)家庭救助
(2)家庭生活服务
(3)教育与培训
2.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工作
( 1)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
(3)家庭能力建设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
一、家庭系统理论
1.相关概念
目标、构成要素、运作的秩序、能量、环境
2.特点
(1)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改变机制与平衡机制
3.应用与评价
家庭系统理论可以使社工用综合、全局的眼观来分析问题,从原来的直线因果关系思维转向循环的互为因果关系的思维。
二、家庭生命周期
1.阶段划分及各阶段任务
新婚期、育儿期、教育期、向老期、孤老期
2.应用与评价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运用可以使社工与家庭一起讨论生命周期各阶段面对的不同生活内容,提醒家庭清醒地调整自我认知能力与婚姻生活能力。
三、家庭沟通理论
一般地讲,沟通理论适用于在相对平等的关系调整中使用,尤其是所有成员都有求助意愿时;不适用于对婚姻暴力、家庭暴力的处理。
四、家庭冲突理论
由于家庭成员是由婚姻爱情和血缘亲情结成关系的,因此家庭冲突往往表现的很微妙,冲突常常被合理化、正常化,也会影响外界的介入,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将家庭冲突理论应用于实践,可以对各类冲突进行分类辅导与干预。   
第十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医务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扩大: 生理疾病   心理疾病    社会病理学;
医疗处境         健康照顾处境
医务社会工作的目标群体也在相应扩大: 病人 亚健康人群  “身心健康”人群;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广泛多样,覆盖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与健康需要,如: 疾病预防、医疗治疗、健康照顾、社区康复、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营养食品、免疫接种、学校卫生、企业卫生、城市卫生;从儿童到老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性健康。
相应地,医务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宣传者、教育者、管理者、决策者、代言人、健康照顾者、服务协调者、沟通交流者等角色。
三、医务社会工作的原则
核心原则是将病人作为完整的人来看待,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健康照顾服务。
这是对传统临床医学观念的改进,解剖学与病理学角度将病人看作是产生病变的物体,是“异类”,因而将整体的、全面的人人为地割裂开来。
四、医务社会工作的地位
医务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已成为最重要和最具发展前途的领域,这是因为:身心健康成为现代人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健康照顾服务是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中最基础、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与理论基础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
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越来越丰富,从不同视角理解健康。
1.有关健康的理论
(1)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观。
(2)健康危机干预和压力管理的理论。
该理论接受生理-心理-社会健康观,认为导致健康风险的因素众多,而健康危机干预是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职能,其核心是应对,基本方式是压力管理、生活技能培训、增权和病人自助等。该理论适用于多种健康处境,特别是慢性病人、亚健康状况和生活压力较大的群体。
(3)健康照顾或卫生保健的观点。
健康照顾的主要关注点是那些出于健康风险的弱势群体,照顾范围从生活、情感等,它普遍适用于各种健康处境。
2.社会性别与人文取向的理论
(1)社会性别观点。
以女性主义为基础,主要关注性别与健康状况。认为现有健康照顾体系主要是以男性健康需要为基础设计的,并从男性的角度考虑女性需要,而女性有自己独特的健康需要。
(2)人文关怀视角,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利要求国家提供基本的健康服务,以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
3.系统取向的理论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健康照顾体系
一、健康照顾体系
健康照顾的前身是医疗照顾,后者主要局限于临床医疗活动,健康照顾概念反映的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转变,将视野扩展到医院及医护人员以外。
现代健康照顾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健康照顾服务的“福利化”。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领域
1.预防保健:如环境保护、食品营养、禁烟禁毒、健康教育等。
2.临床医疗:各科室均可介入。
3.康复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社区康复等。
4.个人与家庭健康
5.社区健康
6.国家健康政策
第四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实务与方法
一、医务社会工作实务
1.政策与制度层面的医务社会工作
2.在院与社区的医务社会工作
如医患关系、医疗纠纷、医疗保险、出院计划、愈后康复等
3.面向弱势群体的医务社会工作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方法
个案工作、团体工作
第十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能力的人。
2.残疾人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3.中国残疾人工作的发展: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与实施。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
一、残疾人问题的理论解释
1.个人责任论
2.社会责任论
3.标签理论
4.正常化理论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供养理论
2.回归社会论
3.增能理论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一)基本模式
1.个人模式
2.社会模式
(二)具体方法
1.社会康复
2.社区康复
3.职业康复
第三节 中国的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二、中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组织体系
三、政府机构的残疾人工作
四、残疾人组织的社会工作
第十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涵义
一、矫正的涵义及其功能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含义
矫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1.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2.其对象是罪犯或违法人士;3. 属于司法矫正体系;4.是专业化服务。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与价值观念
1.人道主义
2.新社会防卫论
3.价值观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
1.司法审判前的服务;
2.监狱处遇中的服务;
3.社会处遇中的服务;
4.对刑释人员的服务;
5.对违法青少年的服务。
三、矫治社会工作的机构
1.组织机构
2.工作人员
对专职人员的要求
第三节 中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工作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二、中国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十八章 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贫困问题概述
一、什么是贫困
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贫困的测量
恩格尔系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二、关于贫困的理论解释
个人责任论;贫困文化论;结构性解释(马克思主义、冲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制度性安排、社会变迁);
三、世界及中国的贫困状况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国
第二节 国际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
一、传统方式:
1.福利制度;2.缓贫计划
二、西方福利政策的转向
1.资产建设理论:政府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与投资,而非简单地直接增加其收入与消费。
2.社会投资理论:强调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结合,将以再分配与消费为取向的社会政策转变为以生产和投资为取向的社会福利政策。
三、反贫困领域中的社会工作
1.个案辅导与团体工作
2.社区发展工作
3.参与缓贫计划
第三节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一、社会救济
二、开发性扶贫与贫困地区社区发展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2.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3、本课程考试试卷中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Ⅲ、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  )为宗旨的专门职业。
A.发展社会                 B.治疗社会病态
C.助人                     D.扩大社会福利
(二)多项选择
社会工作者承担的角色有(                 )。
A.服务提供者B.支持者C.倡导者D.管理者E. 资源获取者和政策影响人
(三)名词解释
社会个案工作
(四)简答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的提供模式有哪些结构特征?
(五)案例分析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为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便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威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
问题:
  1.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和工作方法?

Ⅳ、参考书目

《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 王思斌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9.《写作》

Ⅰ、参考书目
《写作学新教程》刘海涛、金长民 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1、写作学的涵义
2、写作的特点:个性创造性;实践操作性;动态综合性。
3、写作过程的规律:写作内化;写作意化;写作外化。
4、写作本源——外物
5、外物的内涵
6、外物在写作中的地位:
    外物激发写作;外物检验写作;外物制约写作。
7、写作主体——作者
8、作者的内涵
9、作者在写作行为中的主导作用
10、作者的人格精神与素质、修养、能力
11、写作感知过程
写作感知三种趋向:由模糊趋向清晰;由无序趋向有序;有残缺趋向完形。
写作感知三级选择:目标选择;定性选择;抽提选择。
写作感知三层递进:主体对事物外表面的感知;主体对事物肤浅层面的感知;主体对事物内里层面的感知
12、写作运思过程
写作运思的基本方式:发散型运思;收敛型运思;实现型运思。
写作运思的思路轨迹:不同文体有不同的轨迹——有生活轨迹走向;有逻辑推理走向;有情感发展走向;有意识流走向。
写作运思的整体运思内容:认识线——立意定体;信息线——选材取事;布局线——构架谋篇。
写作运思的局部运思内容:思考层段;推敲枝节;生成句子。
13、写作行文过程
相似式构建的涵义:根据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似式的认识,遵循某类某种文体基本模式行文,即是文章同类相似的建构。
14、写作思维的内涵 
15、写作思维的敏捷、独特、深刻等品质。
16、写作思维的“模块”现象
17、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8、写作行文最基本的方法有五种
19、写作技巧:跳跃与超常、朦胧与象征、想象与重复;曲折与意外、误会与巧合、蒙太奇与意识流;取神与点题、类比与层递、视角与意象;悬念与吃惊、重复与渲染、铺垫与对比
20、写作技巧的辨证关系
22、写作成品有四大构成要素
23、材料
24、主题
25、结构
26、语言
27、作者的读者意识
28、读者的参与意识
29、应用体的内涵
30、应用体的作用
31、应用体的特征
32、应用体的分类
33、新闻体的特征与分类
34、消息的涵义、特征与写作方法
35、消息的结构
36、消息的导语
37、消息的背景
38、消息的标题制作
39、通讯的涵义特征
40、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41、理论体的涵义
42、理论体的分类
43、理论体特征
44、社会评论的涵义特征
45、社会评论的写作方法
46、文艺评论的涵义、特征
47、文艺评论的写作方法
48、文学体的内涵
49、文学体的特征与分类
50、散文的涵义、分类
51、散文的写作方法
52、小说的涵义
53、小说的特征、分类
54、小说的写作方法
55、诗歌的涵义
57、诗歌的特征、分类
58、诗歌的写作方法
59、网络文学的涵义和特点
60、按要求进行写作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笔试
2、试卷结构: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10%)、判断正误(10%)
简答题(15%)、鉴赏与应用(10%)、写作题(40%)
Ⅳ、题型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的特性的是(    )
A.重复持续性   B.实践操作性    C.个体创造性     D.综合动态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写作的特性的是(    )
A.重复持续性   B.实践操作性    C.个体创造性     D.综合动态性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2分,共10分)
1、题材就是作者搜集到但没有写入到作品中的材料。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请简述消息与通讯的异同。

五、鉴赏与应用(10分)
请阅读朱自清《细雨》,就其中的某个特点做赏析
《细雨》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六、写作题(40分)
以“门”为题写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10.《中国语言文学》

一、《中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参考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1—2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第2版。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上古神话
1.知识点:1)上古神话
2.考核要求:1)了解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诗  经
1.知识点:1)《诗经》的基本常识;2)《诗经》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
2.考核要求:1)了解《诗经》中有关诗歌的产生年代、诗的结集、分类、汉“四家诗”;2)掌握《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成就和影响。
三、历史散文
1.知识点:1)《尚书》、《春秋》;2)《左传》、《国语》、《战国策》
2.考核要求:1)了解《尚书》与《春秋》的文体特点;2)掌握《左传》、《国语》、《战国策》基本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四、诸子散文
1.知识点:1)《老子》、《论语》、《墨子》;2)《孟子》、《庄子》;3)《荀子》、《韩非子》
2.考核要求:1)了解《老子》、《论语》、《墨子》基本内容和文体特点;2)掌握《孟子》基本内容及论辩特色;3)掌握《庄子》基本内容及艺术成就;4)了解《荀子》、《韩非子》基本内容和文章风貌。
五、屈原和楚辞
1.知识点:1)屈原的生平和楚辞的含义;2)《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宋玉
2.考核要求:1)掌握屈原的生平和楚辞含义;2)掌握《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和比兴寄托;3)掌握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了解宋玉及其代表作。
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一、秦及汉初文学
1.知识点:1)李斯、贾谊的政论文
2.考核要求:1)了解《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2)掌握贾谊及其《过秦论》的艺术特点。
二、汉赋
1.知识点:1)汉赋的基本知识;2)汉赋发展的阶段及主要作家和作品。
2.考核要求:1)了解汉赋的特点及其兴盛的主要原因;2)掌握汉赋发展的阶段及主要作家和作品: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及其作品。
三、司马迁与《史记》
1.知识点:1)司马迁及《史记》的著述;2)《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2.考核要求: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著述《史记》过程;2)掌握《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巨大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班固及其《汉书》
1.知识点:1)班固及《汉书》
2.考核要求:1)了解班固生平、《汉书》内容、文学特色及与《史记》之比较
五、汉乐府民歌及文人诗
1.知识点:1)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艺术特色;2)文人五言诗。
2.考核要求:1)掌握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艺术特色;2)掌握文人五言诗的抒情艺术。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诗歌、正始文学
1.知识点:1)三曹、七子;2)建安风骨;3)正始诗歌、西晋诗歌
2.考核要求:1)掌握曹操、曹丕、掌握曹植及其诗歌艺术;2)了解建安七子及其主要作品;3)掌握建安风骨及其成因;4)了解正始诗歌、左思诗歌艺术。
二、陶渊明
1.知识点:1)陶渊明的生平与创作;2)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2.考核要求:1)掌握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散文的思想与艺术;2)掌握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及历史地位。
三、南北朝诗歌
1.知识点:1)谢灵运;2)南朝诗人:鲍照、谢眺、庾信;3)南北朝乐府
2.考核要求:1)掌握谢灵运及其山水诗特点;2)了解鲍照、谢眺及其诗歌;3)掌握庾信南北诗风之变;4)掌握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四、南北朝辞赋与散文
1.知识点:1)南北朝辞赋概况;2)刘勰与《文心雕龙》;3)《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
2.考核要求:1)了解南北朝辞赋创作的基本特点;2)掌握《文心雕龙》的内容体系及其地位;3)了解《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基本内容及其文风。
五、魏晋南北朝小说
1.知识点:1)志怪小说;2)志人小说
2.考核要求:1)了解志怪小说及其代表作《搜神记》;2)掌握志人小说及其代表作《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
(三)、题型和样题示例
(一)单选题(每个1分,共10分)
1.西汉末年,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楚辞》一书的人是(   )。
       A.刘向       B.刘歆         C.班固       D.王莽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8分)
   1.楚辞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语词的意义(每个1分,共10分)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6分,共12分)
1.试简要回答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1题,10分)
1.试论述《离骚》的思想成就。

二、《现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教材及参考书目:
1、《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语音学教程》[M],林焘、王理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3、《普通话语音常识》[M],徐世荣,语文出版社,1999年。
4、《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5、《修辞学发凡》[M],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6、《汉语方言概要》[M],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7、《马氏文通》[M],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中国文字学》[M],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现代汉语词汇》[M],符准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10、《语言学纲要》[M],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普通语言学概要》[M],伍铁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明确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基本概念,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意义,领会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树立为提高民族素质而加强汉语学习的信念。
(二)考试重点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发展;现代汉语方言。
第二章  语音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规律、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具有分析普通话语音的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并积极推广普通话。
(二)考试重点
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其分类;韵母的分类;声调;音节的结构及拼写;普通话的音变现象;音位及其分类,普通话音位。
第三章  文字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了解汉字的性质和汉字形体的演变。掌握分析现行汉字结构的方法,明确现行汉字的规范,掌握纠正错字的方法,养成正确使用汉字的观念。
(二)考试重点
汉字的结构(包括结构单位,造字法);汉字的整理(简化笔画,精简字数);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第四章  词汇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理解现代汉语词的构造和词汇发展的途径及其规范,掌握词义的特点和辨析词义的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并提高词语运用的能力。
(二)考试重点
词汇单位;构词类型(单纯词及其分类,合成词及其分类);词义的构成及分析;义素及义素分析;语义场及其种类;辨析同义词;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成语的特征、构造及运用。
第五章  语法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二)考试重点
词类特点,词类划分;短语的结构类型,多义短语,短语的层次分析;各类句法成分及其分析;汉语常见句型及其分析;复句的分类,多重复句的分析。
第六章  修辞
(一)考试要求
使学生能掌握修辞规律,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之中,同时不断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增强表达能力,提高表达效果。
(二)考试重点
词语锤炼,句式选择,常用辞格的类型、特点及其分析。
(三)、题型和样题示例: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汉语方言的差异性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         的差异最大。 
2.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          变化。
二、分析题(共30分)(注:下列各小题题型并非固定题型,仅供参考,各次考试可能会有所调整。)
1. 分析下列普通话声母或韵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5分)
①b        、不送气、清、塞音     
②ch 舌尖后、      、清、塞擦音
2. 分析下列汉字的构造方式,写出其造字方法(每个1分,共5分)
①瓜          ②本
3. 分析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5分)
①美好        ②新潮
4. 辨析下列同义词,写出它们产生差别的原因(5分)
①失望—绝望        ②战争—战役
5. 用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下列句子的层次关系(4分)
他的话很有道理。
6. 用划线加注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6分)
北京市美丽的,我知道,  因为我不但是北京人,  而且到过欧洲,   看见过许多西方的名城。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举例说明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宾语有哪些意义类型。

 
11.《综合英语》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以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要求为内容。要求考生能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按要求写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和材料;能灵活、正确运用教学大纲语法结构表一级至四级的全部内容,掌握大纲规定的基础阶段认知词汇(5500—6000),并且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单词及其中的搭配。为了有效地考核学生各项基本技能,本考试本着科学和客观的原则,根据基础阶段英语水平评估的特点,采用试题多样化的形式,以保证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共有4个部分:语法与词汇、完型填空、阅读理解、英文写作。
 
㈠ 词汇与语法 (PART II: VOCABULARY AND GRAMMAR)
1、 测试要求:
(1) 掌握基础阶段认知词汇(5500~6000),并能正确、熟练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单词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2) 掌握并能正确运用英语专业一至四级语法内容。
(3) 考试时间为30分钟。
2、 测试形式:
本部分采用多项选择。要求考生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30小题,即一小题1 分。
3、 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掌握词汇、短语及基本语法概念的熟练程度。
    ㈡ 完型填空(PART III:CLOZE)
1、 测试要求:
(1) 能在全面理解所给短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2) 考试时间20分钟。
2、 测试形式:
本部分采用多项选择题。在一篇约250个单词、题材熟悉、难度中等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填空涉及词汇、语法及语篇知识。本部分共20小题,即一小题1分。
3、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
 ㈢阅读理解(PARTIV: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测试要求:
(1)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及新闻报道。
(2)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义,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理解;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考试时间为40分钟。
2、 测试形式:
本部分为四至五篇文章,采用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本部分共30小题,即一小题1 分。
3、 测试目的:
本部分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相关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程度,既要求准确性,也要求一定的阅读速度。
4、 选材原则:
(1)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
(2)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适中,关键词汇不超出四级水平。
 ㈣写作(PART I: WRITING)
1、 测试要求:能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写出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能做到内容切题、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考试时间35分钟。
2、 测试形式:本部分为主观题。属于命题作文。文章体裁主要属于说明文、议论文或记述的范围。
3、 3、测试目的:按照大纲的要求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Ⅲ、考试参考书目
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精读》外研社 1——4册
Ⅳ、题型及示例
岭南师范学院XXXX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基础英语考试  试卷 (A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本试题分试卷和答卷,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1. Grammar and Vocabulary(每小题1分,共30分)
Directions: There are 25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一、 When he was here last year, our new library_____.
A. was building         B. has been built 
C. was being built       D. was to build
二、 Most people ____to the conference next month are famous scientists.
A. been invited        B. to be invited 
C. being invited       D. inviting
三、 The students strongly objected to _____ as teenagers.
A. be treated         B. treating 
C. treat      D. being treated
四、 At no time _____ his name at the party.
A. did she ever mention         B. she even mentioned
C. ever did she mention       D. she ever mentions
五、 With so many people around, he found it difficult to leave the hall_____.
A. without noticing      B. not noticing
C. unnoticed       D. not noticeable
六、 If you had done as I told you to do, this _____.
A. would not have happened         B. did not happen
C. should have not happened       D. had not happened
         (OMITTED)
2. Reading Comprehension(每小题1分,共30分)
Directions: There are 5 reading 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d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Passage 1
There are various ways in which individual economic units can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Three basic ways may be described as the market system, the administered system, and the traditional system.
In a market system individual economic units are free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t is possible to buy commodities from other economic units or sell commodities to them. In a market, transactions may take place via barter or money exchange for a sailboat may not always be an easy task. Hence, the introduction of money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eases transactions considerably. In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goods and services are bought or sold for money.
An alternative to the market system is administrative control by some agency over all transactions. This agency will issue edicts or commands as to how much of each kind of goods and services should be produced, exchange, and consumed by each economic unit. Central planning may be one way of administering such an economy. This central plan, drawn up by government, shows amounts of each commodity produced by the various firms and allocated to different households for consumption. This is an example or complete planning of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exchange for the whole economy.
In a traditional societ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governed by tradition: every person’s place with –in the economic system is fixed by parentage, religion, and custom. Transactions take plac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 too. People belonging to a certain group of caste may have an obligation to care for other persons, provide them with food and shelter, care for their health, and provide for their education. Clearly, in a system where every decision is mad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 alone, progress may be difficult to achieve, a stagnant society may result.

1. What i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ssage?
  A. To outline contrasting types of economic system
  B. To explain the science of economics
  C. To argue for the superiority of one economic system
  D. To compare barter and money—exchange markets
2.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the word“real”in “real goods”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 high quality
  B. concrete
  C. utter
  D. authentic
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barter economy can lead to________.
  A. rapid speed of transactions
  B. misunderstandings
  C. inflation
  D. difficulties for the traders
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o has the greatest degree of control in an administered system?
  A. Individual households
  B. Small businesses
  C. Major corporations
  D. The government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by the author as a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a person’s place in a traditional society?
  A. Family background
  B. Age
  C. Religious belief
  D. Custom
                           (OMITTED)
3. Cloze(每小题1分,共20分)
Directions: Decide which of the choices given below complete the passage correctly if inserted in the corresponding blanks.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Directions: There are 2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or each blank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 You shoul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fits into the passag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Most worthwhile careers require some kind of specialized training. Ideally,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an 1     should be made even before the choice of a curriculum in high school. Actually, 2    , most people make several job choices during their working lives,3     because of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change and partly to improve 4      positions. The “one perfect job” does not exist. Young people should 5      enter into a broad flexible training program that will 6     them for a field of work rather than for a single 7     .
Unfortunately many young people have to make career plans 8      benefit of help from a competent vocational counselor or psychologist. Knowing 9      about the occupational world, or themselves for that matter, they choose their lifework on a hit-or-miss 10     . Some drift from job to job. Others 11       to work in which they are unhappy and for which they are not flitted.
One common mistake is choosing an occupation for 12     real or imagined prestiges. Too many high-school students choose the professional field, 13      both the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of workers in the professions and the extremely high educational and personal    14     . The imagined or real prestige of a profession or a “white collar” job is15     good reason for choosing it as a life’s work.16     , these occupations are not always well paid. Since a large proportion of jobs are in mechanical and manual work, the 17     of young people should give serious18     to these fields.
Before making an occupational choice, a person should have a general idea of what he wants19      life and how hard he is willing to work to get it. Some people desire social prestige, others intellectual satisfaction. Some want security; others are willing to take 20      for financial gain. Each occupational choice has its demands as well as its rewards.
1.  A) identification    B) entertainment     C) occupation    D) accommodation
2.  A) therefore       B) however          C) though       D) thereby
3.  A) entirely        B) mainly           C) largely        D) partly
4.  A) its            B) his              C) their          D) our
5.  A) therefore       B) since            C) furthermore    D) forever
6.  A) fit            B) make            C) take           D) leave
7.  A) way           B) job             C) means         D) company
8.  A) to            B) for              C) with           D) without
9.  A) few           B) little             C) much         D) a lot
10.  A) basis         B) chance           C) purpose       D) opportunity
11. A) apply          B) appeal            C) turn          D) stick
12. A) its            B) our               C) your          D) their
13. A) concerning     B) following         C) disregarding     D) considering
14. A) requirements   B) preferences        C) tendencies       D) ambitions
15. A) a             B) any              C) the            D) no
16. A) Therefore      B) However          C) Moreover       D) Nevertheless
17. A) mass          B) majority           C) minority        D) multitude
18. A) proposal       B) suggestion         C) appraisal        D) consideration
19. A) towards        B) against            C) without         D) out of
20. A) turns          B) parts              C) risks           D) choices

4. Writing(每小题20分,共20分)
Directions: Write an essay of 200~250 words on the topic of “How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Discuss at least three way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You should present your points of view clearly. Write your essay on the Answer Sheet.
 
12.《英语阅读》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依照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教学大纲的要求。考生能读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及新闻报道;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义,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理解;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本科目考试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共有3个部分:句子的理解、完形填空、阅读理解
(一)句子的理解
1.测试要求:掌握基础阶段认知词汇,并能正确、熟练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单词及其最基本的搭配。能根据所给的句字进行判断和理解;既理解个别单词或段语的意义,也理解句字中的具体含义。
2.测试形式:本部分采用多项选择。要求考生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共20小题,即一小题1 分。此部分总分值为20分。
3.测试目的:本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在基础阶段所要求掌握的词汇的运用程度。
(二)完形填空
1.测试要求:
 能在全面理解所给短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意思和结构恢复完整。
2.测试形式:
本部分采用多项选择题。在一篇约250个单词、题材熟悉、难度中等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填空涉及词汇、语法及语篇知识。本部分共20小题,即一小题1.5分。此部分总分值为30分。
3. 测试目的:测试学生的综合语言知识和技能。
    (三)阅读理解
1.测试要求:
(1)能读懂英美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文章及新闻报道。
(2)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说明主旨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理解字面意义,又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判断和理解;既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测试形式:
本部分由两种题型构成:对错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对错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陈述句中判断正确还是错误;多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本部分共50小题,其中对错选择题15小题,即一小题1 分;多项选择题35小题,即一小题1 分。此部分总分值为50分。
3.测试目的:
本部分测试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考核学生掌握相关阅读策略和技巧的程度,既要求准确性,也要求一定的阅读速度。
4.选材原则:
(1)题材广泛,包括社会、科技、文化、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等。
(2)体裁多样,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3)阅读材料的语言难度适中,关键词汇不超出四级水平。

Ⅲ、考试参考书目
杨立民主编《现代大学英语•泛读》外研社 1—4册

Ⅳ、题型及示例
岭南师范学院XXXX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英语阅读(A)
(考试时间:120分钟)
Part I  Sentence Understanding:20% (每小题1分 共20分)
1. The learned think themselves superior to the common herd.
A. People think they are better than others if they are educated.
B. The learned scholars regard themselves as the masters of shepherds and cattle dealers.
C. Scholars consider themselves the masters of humanity.
D. Intellectuals think they are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people.
2. Unless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discovery is clear and present, most are dubious of its value.
A. Most people will doubt the value of new discovery if its application is not clear and present.
B. The value of a new discovery is most dubious unless it can be applied clearly and presently.
C. Unless one clearly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discovery, its value will become most dubious.
D. The value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discovery, unless it is clear and present, will be obscure to most people.
3. Really good cooks are few and far between.
A. Really good cooks are few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s remote.
B. Really good cooks are very few in number.
C.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really good cooks is very keen.
D. The houses of really good cooks are widely separated.
             (OMITTED)
Part II.Cloze Test 30%(每小题1.5分 共30分)
     People who are studied a foreign language know that it can be one of life’s most 21_____experience;they also know how much effort it 22______.Faced with the prospect of endless hours of learning vocabulary, memorizing grammar rules, and practicing pronunciation, many people simply abandon23_____of ever achieving a high level of fluency. Over the years, many students and teachers have developed useful 24____to make language-learning smoother, faster and hopefully, more enjoyable.
     Remembering vocabulary necessary to 25_____oneself in 26_____language is the difficulty that many learners say causes the most anxiety. Expert opinions differ on the specific number of words a second-language learner needs to know to achieve 27____,but they generally agree that it is several thousand. Although it is possible to learn the meaning and usage to a large number of 28_______, it can also be extremely time-consuming. One way that many teachers suggest accelerating the vocabulary-building is by using mnemonics.
……   (OMITTED)
21. A. rewarded  B. rewarding  C. reward  D. rewards
22. A. makes    B. gets       C. offers   D. takes
23. A. hope       B. way     C. method   D. language
24. A. shortcuts   B. grammar   C. study   D. time
25. A. say        B. occur       C. put      D. express
26. A. same      B. mother       C. another  D. his
27. A. master     B. mastery      C. level     D. language
28. A. words   B. information  C. pronunciation  D. reading 
…………    (OMITTED)
Part III.Reading Comprehension:(每小题1分共15分)
1. True or false questions:15%
(1)   Lightwave Communication
The making of glass is very old industry, at least 4500 years old. Glass has many extraordinary qualities and it is frequently being used in new ways.
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uses for glass is in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cientists have developed glass fibres as thin as human hair which are designed to carry light signals. When the light reaches the other end, it is first changed into electrical signs which are in turn converted into sound messages.
Called lightwave communication, the new system was used successfully in an experiment in Chicago in 1997. During the experiment, two glass fibres were able to carry 672 convers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lightwave cable, containing 144glass fibres, has the capability to carry 50000convers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light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two important advantages. First, the glass fibres cables are smaller and weigh less than copper cables. Second, they cost less.
Perhaps it can be said that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has entered the age of light!

Judg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hether they are true(T) or false(F):

4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eople started to make glass no less than 4500 years ago.
42.One of the extraordinary qualities of glass is that it can carry electric signals.
43.Neither the light nor the electrical signals have to be changed in any way.
4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new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system was put into actual use in 1997.
45.From the passage,you can tell that people glass fibre cables to copper cables, because, in comparison with copper wire, glass fibre is less expensive.
          (OMITTED)
2.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test.(每小题1分共35分)
              (OMITTED)
 In science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explain” suffers with civilization ‘s every step in search of reality. Science cannot really explain electricity, magnetism, and gravitation; their effects can be measured and predicted , but of their nature no more is known to the modern scientist than to Thales who first speculated on the electrification of amber. Most contemporary physicists reject the notion that man can never discover what these mysterious forces “really” are. Electricity, Bertrand Russell says; “is not a thing, like St. Paul’s Cathedral; it is a way in which things behave. When we have told how things behave when they are electrified, an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they are electrified, we have told all there is to tell.” Until recently scientists would have disapproved of such an idea. Aristotle, for example, whose natural science dominated Western thought fort two thousand years, believe that man could arrive at an understanding of reality by reasoning from self-evident principles. He felt, for example, that it is a self-evident principles that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has its proper place, hence one can deduce that objects fall to the ground because that’s where they belong, and smoke goes up because that’s where it belongs. The goal of Aristotelian science was to explain why things happen. Modern science  was born when Galileo began trying to explain  how things happen and thus originated the method of controlled experiment which now forms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79.The aim of controlle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is ____
 A. to explain why things happen
 B. to explain how things happen
 C. to describe self-evident principles
 D. to support Aristotelian science
80.What principles most influenced scientific thought for two thousand years?
A. the speculation of  Thales
B. the force of electricitiy, magnetism, and gravity
C. Aristote’s natural science
D. Galileo’s discoveries.
81. Bertrand Russell’s notion about electricity is______
A. disapproved of by most modern scientists.
B. in agreement with Aristote’s theory of self-evident principles.
C. in agreement with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directed toward “how” things happen.
D. in agreement with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directed toward “what” things happen.
82. The passage says that until recently scientists disagreed with the idea____
A. that there are mysterious forces in the universe.
B. that man cannot discover what forces “really” are.
C .that there are self-evident principles.
D. that we can discover why things behave as they do.
                (OMITTED)

 
13.《英语写作》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依照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教学大纲的要求。能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写出一篇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能做到内容切题、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本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共有5个部分:
1. Choose the more suitable word form the two provided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0% one point for each)
1) 测试要求:掌握基础阶段认知词汇,并能正确、熟练运用其中的2000~3000  个单词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2) 测试形式:本部分采用二选一的形式。要求考生从所给的两个近形或近义词中选出一个恰当的完成句子。共10小题,即一小题1 分。此部分总分值为10分。
3) 测试目的:本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在基础阶段对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运用能力。
2. 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0% one point for each)
1) 测试要求:掌握基础阶段的基本语法和句法。
2) 测试形式:修改句子。要求考生对所给的句子进行分析人,判断其错误所在并改正。共10小题,即一小题1 分。此部分总分值为10分。
3) 测试目的:本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在基础阶段对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运用能力。

3.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carefully and write a summary of it.(15%. It is required to sum up the main idea in less than 80 words on the answer paper.)
4. Note-writing(15%)
5. Composition(50%)

Ⅲ、考试参考书目
徐克容主编《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上下册 外研社

Ⅳ、题型及示例
岭南师范学院XXXX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英语写作(A)
(考试时间:120分钟)

Ⅰ. Choose the more suitable word form the two provided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0% one point for each)
1. In spite of all the evidence, he        (stayed,remained) unconvinced.
2. The national economy was disrupted by the         (successful,successive) waves of political movements.
3. The students were very        (responsible,responsive) in class. They raised many questions and gave interesting comments.
4. We have had enough of those         (hollow,empty) promises. This time they will have to deliver.
                      (OMITTED)

Ⅱ. Revi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10% one point for each)
1. A man is judged not only by what he says but also by his deeds.
2. Du Fu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3.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the grassland stretches as far as the eye can reach.
4. He has been a friend of mine for a few years, but we are not longer in touch.
                      (OMITTED)

Ⅲ.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carefully and write a summary of it.(15%. It is required to sum up the main idea in less than 80 words on the answer paper.)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has grown an average of 27 percent each year for the last five years, according to a senior Chinese official.
Wu Zhongze, vice minis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id the total production value of the industry accounted for 16 percent of China’s manufacturing.“Chinese manufacturing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upgrading itself by applying more high-tech technologies,” said Liu Yong, are searcher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inese companies have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controlling core technologies by developing major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such as automobile and shipbuilding in which homegrown or innovative high-tech technologies have allowed domestic products to substitute imports. Domestic car makers enjoyed a 17-percent share of China’s total auto sales in 2007 and some key breakthroughs in shipbuilding have narrowed the technological ga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its east Asian competitors Japan and the Republic of Korea. Vice Minister of Commerce Ma Xiuhong also said that China would continue to come up with more policies in 2008 to encourage foreign capital to invest in high-tech manufacturing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dustries.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said in his report to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at 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capacity fo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to practical productive forces”. So far, Chines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have built up 230 institutions and 32 software bases to help manufacturers master more independent innovations and technologies. China’s 54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y zones have attracted about half of the Chinese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one thir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ing funds of the whol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se high-tech zones have become important bases for China to develop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aid Li Xueyong, another vice minis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Ⅳ. Note-writing(15%): Write on the answer paper a note of about 60 words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
One of your pan friends, Mary, an American student, is curious about Chinese culture. Winter holiday is coming. You intend to invite Mary to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with you in your hometown. Now please write a short letter to Mayr, persuading her to come to stay with you.

Ⅴ. Composition(50%)
Write on the answer paper a composition of about 200 words on the following topic;

The Threats of Global Warming

(You are to write in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state what you think; in the second, support your view; in the last, bring what you have written to a natural conclusion. Marks will be awarded for content, organization, grammar and appropriateness. Failure to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may result in a loss of marks.)

 
14.《宏观经济学》

Ⅰ、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该课程系统介绍国民经济结构、运行、循环和核算的理论,系统介绍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介绍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基本理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GDP与GNP;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流量与存量;利率与现值。
(四)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一)国民收入的衡量
收入与支出的循环流动
G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
GDP衡量中的其他问题
(二)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名义GDP和实际GDP
价格指数
失业的计算
奥肯定律
(三)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四)宏观经济均衡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二)资本积累的黄金律
(三)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四)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五)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四、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失业的类型和自然失业率
(二)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三)失业的治理
(四)货币的概念与通货膨胀
(五)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与治理
五、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
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二)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
短期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三)宏观经济的短期均衡
七、总需求理论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
加速原理与加速数
(二)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利率的决定
货币政策与利率的传导机制
(三)IS—LM模型
IS曲线和LM曲线
两种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四)IS—LM模型与宏观经济政策
八、总供给理论
(一)总供给模型
(二)总产量的波动和调整
(三)菲利普斯曲线
九、消费理论
(一)凯恩斯消费理论
(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四)永久性收入假说
十、投资理论
(一)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二)企业投资
(三)住房投资
(四)存货投资
十一、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
(一)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机制和货币创造乘数;
(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需求理论。
考试要求:
本考试要求达到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合格水平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见样题。
Ⅲ、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 主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第四版


Ⅳ、考试样题
岭南师范学院XXXX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宏观经济学(A)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5×3分)
1、 GDP
2、 货币
3、 准备金
4、 通货膨胀
5、 均衡产出                                                                     
二、画出下列曲线,并说明其含义(2×10分)
1、 总需求曲线
2、 总支出曲线
三、选择题(10×2分)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谬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不计入投资需求的是(       )。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4、最终产品包括(       )。
A.钢筋 B.水泥C.稻谷 D.铁锹
5、央行通过(    )途径来影响利率。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货币需求    D.以上皆是
6、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平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7、根据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可将其划分为(    )。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以上划分均正确
8、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是(       )。
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         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提高
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
9、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        )。
A.工资提高                               B.价格提高
C.技术进步                               D.需求增加
10、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A.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B.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充分就业和公平
四、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5分)
1、一古董商出售的一幅古字画的收入应该计入其所在国家的GDP内。
2、支票和信用卡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货币。
3、如果通货膨胀被完全预期到了,那么通货膨胀将会是没有成本的。
五、计算题(2×10)
1、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DP,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个人租金收入318,折旧2873,雇员报酬15963,个人消费支出16728,间接税2123,企业转移支付105,统计误差-6,总投资3953,出口3398,政府对企业的补贴46,政府购买5347,进口3165,利息1798,财产所有者收入1306,公司利润1827。
2、已知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总供给函数为Ys=500P,(单位:亿元)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增加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3)如果总需求曲线不变,总供给增加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
(4)求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后的供求均衡点。
六、论述题(10分)
简要说明,央行主要采取哪些工具来达到增加货币供给的目的。具体说明如何运用每种工具来增加货币供给。

 
15.《市场营销学》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1.市场与市场营销:市场及相关概念和市场营销的含义、市场营销与企业职能,
2.市场营销学的产生与发展:市场营销学的形成、市场营销的发展、市场营销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3.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与方法
(二)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1.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演进:市场营销管理及哲学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
2.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顾客满意的含义、顾客认知价值。
(三)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1.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的特征、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
2.规划总体战略:企业战略规划过程、规划投资组合、规划成长战略、选择竞争战略。
3.市场营销组合。
(四)市场营销环境
1.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营销环境的含义、营销环境的特征、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
2.微观营销环境。
3.宏观营销环境。
4.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
(五)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1.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消费者市场的含义和特点、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
2.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参与者、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消费者决策的一般过程。
(六)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1.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的作用、市场细分的原理与理论依据、市场细分的标准。
2.市场选择:市场覆盖模式、目标市场战略、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
3.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概念和方式、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战略。
(七)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1.竞争者分析:识别竞争者、行业竞争观念、判定竞争者的战略和目标、评估竞争者的实力和反应。
2.市场领导者战略。
3.市场挑战者战略、市场追随者战略。
4.市场利基者战略。
(八)产品策略
1产品整体概念:产品及产品整体概念、产品的分类,
2.产品组合:产品组合及其相关概念、产品组合决策。
3.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及其阶段划分、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与营销策略
4.新产品开发:新产品的概念及种类、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九)品牌策略
1.品牌的基本概念:品牌的含义、品牌的作用、品牌与商标的区别。
2.品牌策略:品牌有无、品牌设计、品牌组合策略、品牌更新、品牌扩展。
(十)定价策略
1.影响定价的主要因素。
2.确定基本价格的一般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
3.定价的基本策略:折扣定价策略、地区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新产品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
4.价格调整及价格变动反应。
(十一)分销策略
1.分销渠道的 职能与类型:分销渠道的含义与职能、分销渠道的类型。
2.分销渠道策略: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分销渠道设计、渠道成员的管理。
3.批发商与零售商:批发与批发商、经纪人和代理商、零售与零售商、无门市零售。
(十二)促销策略
1.促销与促销组合:促销的含义、促销的作用、促销组合及促销策略。
2.人员推销策略:人员推销的概念及特点、人员推销的形式与策略、推销人员的奖励。
3.广告策略:广告的概念与种类、广告媒体的种类及其选择、广告的设计原则。
4.公共关系策略:公共关系的概念及特征、公共关系基本特征、公共关系的作用、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
5.销售促进:销售促进的特点、销售促进的方式。
(十三)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1.绿色营销:绿色营销的内涵、绿色营销的特点。
2.整合营销:整合营销的内涵、4C观念与4R理论。
3、关系营销: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
4.网络营销:互联网给传统营销带来的变化、互联网在营销中的应用。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考试为综合能力考试,具体规则如下:
1. 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
2.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3. 考核范围包括本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
4.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 试卷中试题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6. 
Ⅲ参考书目
《市场营销学》吴健安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2011年

Ⅳ题型示例
一、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目标市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从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入括号内,选错或未选均不得分。)
1.宝洁公司的洗发产品使用了海飞丝、潘婷、飘柔、沙萱等品牌,这种决策称为(       )。
A品牌质量决策   B家族品牌决策    C品牌扩展决策    D多品牌决策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中至少有两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准确选出全部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营业推广的方式有(           )。
A 对消费者的营业推广         B 对中间商的营业推广
C 对推销人员的营业推广       D 对生产者的营业推广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 企业在选择广告媒体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试论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战略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国内某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出适合东方女性需求特点的具有独特功效的系列化妆品,并在多个国家获得了专利保护。营销部经理初步分析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情况,首选日本作为主攻市场。为迅速掌握日本市场的情况,公司派人员直赴日本,主要运用调查法搜集一手资料。调查显示,日本市场需求潜量大,购买力强,且没有同类产品竞争者,使公司人员兴奋不已。在调查基础上又按年龄层次将日本女性化妆品市场划分为15~18岁、18~25岁(婚前)、25~35岁及35岁以上四个子市场,并选择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子市场进行重点开发。营销经理对前期工作感到相当满意,为确保成功,他正在思考再进行一次市场试验。另外公司经理还等着与他讨论应采取体积定价策略。
问题:(1) 该公司进行市场细分的细分变量主要是什么?根据日本市场的特点,公司选择的最大子市场应该是哪个?为什么?
    (2) 作为新产品,你认为该公司应采取何种定价策略?为什么?



16.《财务会计学》

Ⅰ、考试要求
本课程内容广泛,涉及财务会计学的各个方面,各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各章的学习目标认真学习各章内容,并加强课后练习。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循环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
Ⅱ、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及题型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试卷结构: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与核算题。

Ⅲ、参考书目
《财务会计学》,戴德明、林刚、赵西卜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修订第五版)。

Ⅳ、课程辅导
第一章   总论
一、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会计理论性较强,为后续章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财务会计的目的和财务报告的目标;了解企业会计准则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背景;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基本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考生应该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基本要素、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本章考试内容主要涉及的是识记型的题目。考试题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第二章    货币资金与 应收款项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货币资金的控制原则以及日常管理;了解其他货币资金的概念和范围;掌握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日常收付的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的计价原则;掌握应收票据取得、收回和转让的账务处理;掌握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及账务处理;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和计价原则;掌握应收账款发生和收回的账务处理;掌握坏账损失核算的备抵法;掌握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项目的概念、范围、计价原则及其账务处理。熟悉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
 二、本章难点和重点
本章货币资金不属于本书的难点,属于较易掌握的内容。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是本章的重点。应特别注意理解掌握应收票据贴现的计算方法和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应收账款现金折扣核算的总价法,重点掌握坏账准备核算的备抵法。
第三章     存货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存货的概念和范围;掌握存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掌握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掌握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及账务处理;掌握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的章务处理,掌握存货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内容比较重要,应该能够理解运用。掌握存货的确认及范围,存货取得时的计价。存货发出的计价。尤其是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属于本章的一个难点问题,掌握“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的内容以及期末在库存材料及生产成本中间的分摊。另一个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点是存货的期末计价,即存货的盘盈和盘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会计核算。掌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应包括的内容。本章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与核算题各种题型。
第四章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分类标准和特征,掌握两类金融资产入账价值的构成;掌握两类金融资产取得、持有期间利息(股利)、期末计价、处置的会计处理。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内容比较重要,应该能够理解运用。重点掌握两类金融资产取得、持有期间利息(股利)、期末计价以及出售的账务处理。尤其是出售时的账务处理时本章的难点。本章题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与核算题各种题型。

第五章    持有至到期投资及长期股权投资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念、类别;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及账务处理;掌握持有至到期实际利率法下投资收益和溢折价的账务处理;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时的账务处理;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别;掌握不同类别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属于重要章节,一般考试涉及的大题比较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是考试常考的内容。考生应该重点把握持有至到期投资下分期付息债券及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权益法的核算。
第六章    固定资产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折旧方法及其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改扩建和固定资产维修的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毁损的账务处理。熟悉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也属于本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本章涉及计算的内容比较多。注意掌握两种折旧方法的计算,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计算与核算题中常会涉及折旧额的计算问题。考生还需要理解固定资产折旧范围的确定,掌握“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运用。
第七章    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无形资产的性质和分类;掌握无形资产取得的账务处理;掌握无形资产摊销的账务处理;掌握无形资产出售、出租的核算;掌握无形资产的摊销的帐务处理。熟悉商誉和长期待摊费用的账务处理。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内容比较少,比较容易理解和学习。注意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确定原则,以及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区别。掌握商誉的涵义。
第八章     流动负债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理解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主要账务处理;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掌握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掌握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熟悉短期借款、预收账款和应付股利的账务处理。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涉及的内容较多。重点复习应交增值税、应交营业税的核算。注意增值税中的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视同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兼营销售行为。本章内容主要是和其他章节的内容结合,注意核算题。
第九章     非流动负债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非流动负债的性质和种类;掌握应付债券的发行、债券利息的计提、溢价折价的摊销和偿付的账务处理;熟悉长期借款相关的账务处理。掌握借款费用资本化有关的账务处理;熟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赁款的核算。本章的主要内容有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包括应付债券及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而其中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尤其是为购建固定资产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应付债券溢价折价的摊销我们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中已经涉及,只是作相反的会计处理。注意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别弄反了。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考生应了解企业组织形式,掌握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掌握实收资本的会计核算;掌握资本公积的形成及其账务处理;掌握留存收益的内容及其账务处理。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实收资本掌握国有独资公司的投入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的投入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的投入资本的会计核算。资本公积应掌握资本公积项目包括的内容。盈余公积应掌握盈余公积包括的内容及盈余公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股本)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七、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收入、费用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方法;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掌握生产成本与费用的关系;掌握期间费用的内容与核算。熟悉利润总额的构成和本年利润的结转以及利润分配的核算。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属于本书比较重要的一章。营业收入确认的一般标准和具体时间标志以及营业收入的核算,销售退回、售后回购等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考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本章中的另一个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就是利润的计算及分配。
第十二章     财务报表
一、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考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熟悉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二、本章重点与难点
不需要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只要掌握报表内的相关内容即可。

Ⅴ、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以(    )为主要计量单位。
A.货币        B.实物         C.工资        D.劳动耗费
2. 某公司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堤坏账准备,计提比例2%,期初坏账准备余额20万元,本期经批准确认5万元坏账损失,本期收回6万元上期已核销的坏账,期末应收账款余额300万元,其中有一项50万元的应收账款有确凿证据表明只能是收回20%,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是(    )。
  A. 45万元    B.24万元      C.25万元     D.15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1.会计基本假设包括(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2.货币资金包括(    )。
A.库存现金     B.银行存款     C.其他货币资金      D.应收账款
三、判断题(在正确的后画圈“○”,错误的后打叉“×”)
1.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只能采用历史成本。(    )
2.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
四、计算和会计分录题
1.A公司规定客户购买10万元以上的商品可给予商业折扣10%,现金折扣5/10,2/20,n/30,B客户购买商品售价12万元,增值税率17%,假设总价法下B客户于第7天付款,净价法下B客户于第30天付款、净价法下税金不得发生现金折扣。要求:计算总价法和净价法下A公司的收款金额,并编制销售产品和收款时的会计分录。
 
17.《初级会计学》

Ⅰ、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 总论
1、会计概念、会计基本职能、会计对象
2、会计要素、会计等式(重点)
3、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重点)
4、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重点)
第二章  会计处理方法
1、会计循环流程
2、会计计量属性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1、会计科目
2、会计账户(重点)
第四章  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1、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对应账户、会计分录、试算平衡(重点)
2、借贷记账法的应用(重点)
第五章  会计凭证
1、原始凭证(重点:原始凭证的构成要素和填制要求)
2、记账凭证(重点:记账凭证的构成要素和填制要求)
第六章  会计账簿
1、账簿的概念、种类
2、各类账簿启用、登记的规则(重点)
3、错账更正、平行登记(重点)
第七章  成本计算
1、永续盘存制度和实地盘存制度的含义(重点)
2、资产取得成本计算内容
3、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存货结转的账务处理(重点)
第八章 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
1、期末账项调整概念及账务处理(重点)
2、对账和结账(重点)
3、财产清查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资产负债表概念及基本编制原理
2、利润表概念及基本编制原理
第十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1、记账凭证核算程序(重点)
2、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重点)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程序
4、日记总账核算程序
考核要求:考生应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试卷结构: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Ⅲ、参考书目
《初级会计学》,朱小平 徐泓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

Ⅳ、考试题型和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会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 )
A、收付实现制     B、权责发生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2、“应付账款”账户期初贷方余额8 000元,本期贷方发生额12 000元,本期借方发生额14 000元。该账户的期末余额为( )
A、2 000元        B、4 000元     C、6 000元      D、10 000元
3、甲公司收到乙公司追加投资500 000元存入银行,该项经济业务引起甲公司( )
A、资产和负债均增加500 000元
B、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均增加500 000元
C、资产增加500 000元,利润增加500 000元
D、资产增加500 000元,收入增加500 000元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经济内容看,下列属于流动负债账户的有(    )
A、“预收账款”   B、“预付账款”      C、“应付股利”   
D、“短期借款”    E、“应付职工薪酬”
2、下列经济业务中,会引起会计基本等式两边同时发生变动的有( )
A、赊购原材料     B、提取盈余公积   C、从银行提取现金  
D、计提生产设备折旧   E、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货款
3、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重要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及时性   E、可靠性
(三)简答题
1、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在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有何区别?
2、简述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及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账户结构。
(四)业务计算题
1、根据以下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1)、2012年1月1日企业成立,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10万元存入银行;投入的设备价值40万元,投入的材料价值10万元。
2)、以银行存款预付材料款2500元。采购预付货款的材料,共计40000元。冲销原预付货款2500元,不足部分已银行存款支付。同时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的运杂费1000元,材料验收入库结转材料采购成本。
3)、领用材料一批,其中生产产品耗用35000元,企业管理部门一般耗用1000元。
2、2012年7月31日华大公司库存现金日记账余额8 000元,8月1日共发生如下现金收支业务:
  (1)用现金购买行政办公用品400元;
  (2)从银行提取现金5 000元备用;
  (3)用现金支付销售商品市内运费800元。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2)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
                 华大公司库存现金日记账
                        单位:元
2012年 凭证 摘  要 对方科目 收入 支出 余额
月 日 字 号     
8 1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18.《电子商务概论》

Ⅰ、内容及要求
考试内容:
《电子商务概论》为电子商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它系统地介绍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应用和法规等内容,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课程,它体现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特征和特点,勾画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框架和轮廓。
一、电子商务概述
掌握电子商务的定义、特征、内涵、功能、分类
理解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了解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二、电子商务的运行机理
掌握电子商务概念模型、系统组成
掌握电子商务的运作框架
掌握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
了解电子商务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三、电子商务技术基础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功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了解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理解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掌握互联网的特点、接入方式、IP地址和域名系统
了解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协议
理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库技术
四、电子商务支付
掌握电子支付的定义、特点、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
理解电子支付架构
掌握电子支付方式
掌握网上银行的概念、特点、发展模式、功能
五、电子商务安全
掌握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内容、电子商务的安全威胁、电子商务的安全要素与对策
掌握电子商务安全保障技术、电子商务的认证技术、网上支付安全协议
理解防火墙技术
六、网络营销
掌握网络营销的概念、特点、参与者、产生与发展
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营销理论
了解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
掌握网络消费者的行为分析、需求特征分析
掌握网络营销策略、网络广告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
七、电子商务物流
掌握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特点、分类
掌握电子商务物流的模式
掌握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八、电子商务法律规范
掌握电子商务法的概念、特征、性质、作用、基本原则
理解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问题
了解国内外电子商务立法现状
掌握电子合同的特点、类型、成立和生效、形式
掌握电子签名及认证
理解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律法规
掌握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九、电子商务典型应用
理解企业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市场、网上证券交易、网上招聘、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邮政、网络教育、外贸电子商务等
考试要求:
本考试要求达到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合格水平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试卷结构见样题。

Ⅲ、参考书目
《电子商务》樊世清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


Ⅳ、考试样题
岭南师范学院XXXX年本科插班生考试试卷
                电子商务(A)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区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22题,共22分)
1.在电子商务分类中,B to C是指(   )。
A、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   B、企业间的电子商务
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         D、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
2.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也是实现电子商务最底层的部分,它们是( )。
A、网络层  B、信息发布层  C、信息传输层  D、一般业务层
3.在下列一级域名中,表示公司的域名是( )。
A、.com   B、.gov   C、.net   D、.org
4.EDI的中文解释是(  )。
A、企业数据传输      B、电子数据交换
C、企业资源计划      D、电子资金转帐
5.OSI模型的最高层是(  )。
A.、表示层   B.链接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6.一个标准的HTML文件是以<html>标记开始,并以什么标记结束( )。
A、<html>   B、</htm>    C、<htm>   D、</html>
7.数字签名可以解决( )。
A、数据被泄露          B、数据被篡改
C、未经授权擅自访问    D、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后抵赖
8.ISA与Master Card在IBM等技术公司的帮助下联合开发了( )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A、SET   B、CET   C、SAT   D、CAT
9.客户关系管理实施的核心是( )。
A、客户关系管理的业务流程    B、客户关系管理的系统软件支持
C、建立客户中心              D、客户关系管理的组织结构
10.下面关于ER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ERP未来的目标是提高灵活性
B、ERP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
C、ERP不是一个单独的系统,而是一个应用系统的框架
D、自行开发的ERP软件由于是针对企业自身开发的,所以比现成的商业软件包要好
11.办公自动化是电子政务的( )。
A、低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另一种称呼
12.互联网最早的发展是始于(  )。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13.(   )可以使用户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A、FTP   B、TCP/IP   C、MIME   D、Telnet
14.下列不属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是(   )
A、电话    B、无线电视    C、无线通信    D、互联网
15.以下关于电子商务一般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最常用的内容传输结构是WWW
B、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电话、有线电视、无线通信和互联网
C、VAN是支持远程登录服务的
D、公共政策和技术标准是所有电子商务应用和基础设施的两大支柱
16.下列关于TCP/IP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CP/IP是一种双层程序
B、TCP/IP包括网络上的计算机用来建立和断开连接的规则
C、IP协议处理每个信息包的所有地址信息,确保每个信息包都打上了正确的目的地地址标签
D、IP控制信息在互联网传输前的打包和到达目的地后的重组
17.下列不属于域名的是(   )。
A、www.cctv.com             B、www.business.usta. edu
C、www. card.com/love/flash    D、www. 63.net
18.下列属于上载的是(   )
A、学生在网上获得搜索的网页   B、商业用户从网上获得购买的软件
C、在网上更新软件    D、在网上打开电子邮件中的附件
19.内部网和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是(   )
A、访问内部网需要授权             B、内部网执行特殊的协议
C、内部网软件和协议是独立于硬件的 D、内部网设有防火墙
20.价格很昂贵的产品在网上难以销售,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
A、对于支付安全的担心
B、买主更愿意与销售代表交谈和亲自试用产品
C、网上的昂贵品价格高于同等商品在传统零售渠道中的价格
D、送货成本所占比重太大
21.不适合采用广告支持模式的公司有(   )
A、有足够访问量的大众网站   B、定位于补缺市场的网站
C、专注于分类广告的网站     D、访问量不足的门户网站
22.下面有关SS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SL支持两台计算机的安全链接
B、SSL能保证Telnet会话的安全
C、SSL处于Internet协议的最顶层——应用层
D、SSL通常用私有密钥加密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密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小题,共18分)
1.电子商务
2.计算机网络
3.IP地址
4.电子商务物流
5.电子支付
6.电子商务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6小题,共30分)
1.网络营销的特点
2.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有哪些
3.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
4.电子商务中安全要素
5.常用的电子支付工具
6.电子商务的系统组成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电子商务运作的两大支柱
2.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
五、案例分析(共1小题,共10分)
北京图书大厦网上书店在首都电子商城开业3个月以后,便开始盈利,这说明他们实施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取得了成功。其主要标志是:
(1)较好地解决了全球性的安全支付问题。在首都电子商务工程试点中,由首都电子商城配置了自主开发的具有高位加密算法的安全协议。在与国内外银行和公司的合作下,采用多种具有实效的现代支付工具与网上银行等支付方式,以及多种安全协议和高位加密算法,并使具有网上安全支付功能的网上购书由北京市扩充至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可能。
(2)取得了相当规模的营业额。网上书店经营3个月,平均每月网上有效订单交易额达100万元人民币。另外,网上书店的增值效应平均每月超过50万元。
(3)实现了网上书店的全球性经营。网上书店已经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地提供不间断的经营服务。起初,北京市购买者占所有客户的25%,后来下降到20%;外地购买者由开始时的45%下降到30%,而境外(如北美、欧洲、日本、港澳台等)购买者的比例则由开始时的30%上升到50%。
(4)找到了盈利之道。北京图书大厦拥有500余家出版单位出版的30万种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自网上书店开办以来,除实现网上支付交易外,在网下也实现了增值效应。
AC尼尔森机构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我国网上购物的5500万人中,有56%选择网上买书。网上购书已成为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排头兵,其最大的便利就是快捷和便宜,而且选择范围非常广。比如,在当当网销售过的图书超过60万种,远高于任何一家传统店面。虽然网上书店的图书种类繁多,但读者可以方便地进行查询。商品的销售价格可以低至2—3折,甚至畅销的新书也能够低于7折。
业界人士认为,网上售书的价格优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营销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的店面销售模式;另一方面,风险资金的介入也可以让网上书店暂时不考虑眼前的盈利,这是传统书店所无法比拟的。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传统书店涉足网上书店只是时间问题。业内专家认为,一方面,传统书店如果能合理利用自己的品牌和传统渠道,有助于拓展自己的网站业务。另一方面,网上书店也有助于促进传统书店的销售。
请根据上述案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电子商务的特点。
(2)分析传统书店开展电子商务对获得竞争优势所产生的作用。
(3)网上书店的常规购书流程是什么?

 
19.《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部分    关于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 考核要求:
重点考核模拟电子电路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基本分析、计算方法。考核分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要求学习者能够较熟练运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理解:要求学习者能够明确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了解:定性知道的一些概念。
二、 试题题型:
◆填空题:主要涉及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重要定义、结论等。
◆简答题:论述所学的基本内容。
◆计算题:运用基本理论通过计算方能求解的综合题。
◆作图题:通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画出电路图或波形图。
三、 参考教材: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杨素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半导体器件
考核内容:
1、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N型和P型)的特性,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普通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特性和主要参数。
3、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原理、输入输出特性和主要参数。
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2、理解杂质半导体(N型和P型)的特性,正确理解和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3、理解普通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4、掌握双极型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主要参数,理解双极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二、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考核内容:
1、放大的概念与本质。  
2、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与原理。
3、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4、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图解法与等效电路法
5、放大电路的工作点的稳定问题与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要求:
1、熟练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方法和用简化的h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 、输入电阻Ri 、输出电阻Ro的方法,掌握rbe的近似估算公式。正确理解如何利用图解法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
    2、正确理解温度变化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掌握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三种组态(共射、共集和共基组态)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掌握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一般了解其他两种耦合方式(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的特点。
三、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考核内容:
1、频率响应的一般概念:上限频率fH、下限频率fL、通频带BW、频率失真、波特图。
2、三极管的频率参数:共射截止频率fβ、共基截止频率fα、特征频率fT 。
3、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要求
1、理解掌握频率响应的概念,以及含有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fL和fH的估算方法。
2、正确理解波特图的意义和画法。
3、了解频率失真和增益带宽积的含义。
4、理解三极管频率参数的含义。
四、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
1、集成放大电路的特点
2、集成运放的基本组成部分
3、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4、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指标
5、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别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时的特点
要求:
1、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四种连接方式的性能特点,掌握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和估算方法。正确理解共模抑制比的概念。
2、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的含义。
3、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时的特点
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考核内容:
1、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能的影响。
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估算)。
4、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校正措施。
要求:   
1、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类型,会判断放大电路(主要是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放大电路)中是否存在反馈以及反馈的类型。正确理解反馈的一般表达式:Af=A/(1+AF)的含义。
2、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正确理解如何根据实际要求在电路中引入适当的反馈。
3、掌握深负反馈条件下闭环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4、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了解在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加入校正网络以消除振荡的方法。
六、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考核内容:
1、比例运算电路
2、求和电路
3、积分和微分电路
要求:
1、掌握比例、求和及积分三种基本运算电路的电路特点、工作原理和输入、输出关系。
2、简单了解微分电路、对数与指数电路以及模拟乘法器等的工作原理与用途。
七、波形发生电路
考核内容:
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析方法。
2、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3、L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4、石英晶体的基本特性、等效电路和石英晶体振荡器。
要求: 
1、掌握产生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和幅度平衡条件。
2、掌握文氏电桥式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振荡频率、起振条件以及电路的特点。
3、正确理解典型的LC振荡电路(变压器反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等)的工作原理及振荡频率的估算方法。
4、了解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八、功率放大电路
考核内容:
1、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2、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OTL互补对称电路和OCL互补对称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3、实际的功率放大电路。
4、集成功率放大器简介。
要求:
1、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2、掌握OCL和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与计算。
3、了解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
九、直流电源
考核内容:
1、直流电源的组成
2、单相整流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3、滤波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4、倍压整流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5、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6、串联型直流稳压电路组成、原理和分析计算。
7、集成稳压器电路与应用简介。
8、开关型稳压电路简介。
要求:
1、理解单相整流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理解电容滤波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硅稳压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稳压系数和内阻的估算,限流电阻的选择。
4、掌握串联型稳压电路的组成、稳压原理和输出电压调节范围的估算方法。

 


参考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下列各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写在每小题后对应的括号内。)
对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
A.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       B. 确定静态工作点
C. 确定输入电阻           D. 确定输出电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可______输入电阻,_______输出电阻。
三、分析判断题(10分)
判断下图中的两个电路是否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并写出判别结果。(每题2分,共4分)
 
 

 

 

 

 

  (a)                                       (b)
                                       
四、计算题(40分)
求图示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uf。(8分)
 
20.《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部分    关于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 考核要求:
重点考核数字电子电路所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基本分析、计算方法。考核分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要求学习者能够较熟练运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理解:要求学习者能够明确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了解:定性知道的一些概念。
二、 试题题型:
◆填空题:主要涉及本课程的一些基本概念、特点、重要定义、结论等。
◆简答题:论述所学的基本内容。
◆计算题:运用基本理论通过计算方能求解的综合题。
◆作图题:通过运用基本理论分析,画出电路图或波形图。
三、 参考教材: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和要求
一、逻辑代数基础
(一)重点掌握的内容:
1.二进制数的计数规律,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2.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
3.用公式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化简逻辑函数。
4.逻辑函数的五种表示法(真值表、逻辑式、逻辑图、卡诺图、波形图)及其相互转换。
5.几种常用的复合函数(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同或)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二)一般掌握的内容:
1.数的进制的概念。
2.逻辑函数中约束的概念。
3.约束条件的表示方法,具有约束的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
(三)一般了解的内容:
1.最小项的概念及逻辑函数最小项的性质。
2.逻辑函数最小项表示方法。
3.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则一代入规则、反演规则和对偶规则。
4.几种常用的二进制代码及其特点。

二、门电路
(一)重点掌握的内容:
1. CMOS门电路常用种类(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传输门等)的符号、逻辑功能和性能特点。
2. TTL门电路常用种类(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与或非门、异或门、三态门、OC门)的符号、逻辑功能和性能特点。
(二)一般掌握的内容:
1.TTL反相器的电气特性——电压传输特性、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及主要参数UOH、UOL、UT、IIS、IIH、IoL、IoH的物理意义。
2.CMOS反相器的电气特性——电压传输特性及主要参数UOH、UOL、UT的物理意义。
3.门电路带负载能力、抗干扰能力、噪声容限的概念。
(三)一般了解的内容:
1.二极管与门、或门、三极管反相器的逻辑符号、功能。
2.CMOS反相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3.TTL反相器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三、组合逻辑电路
(一)重点掌握的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
2.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一般掌握的内容:
1.用小规模集成门电路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的一般分析和设计方法。
2.编码、译码、半加、全加、数据分配、数据选择、数值比较的概念。
3.常用的中规模集成编码器、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的种类、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三)一般了解的内容:
1.七段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触发器
(一)重点掌握的内容:
1.用特性方程、特性表、时序图表示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二)一般掌握的内容:
1.触发器的特点。
2.不同结构形式触发器的结构和动作特点。
3.常用的集成电路触发器逻辑符号、功能特点以及异步置位、复位端的功能。

五、时序逻辑电路
(一)重点掌握的内容:
1.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2.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复位法和置位法)构成任意进制计数器的分析、设计方法。
(二)一般掌握的内容:
1.寄存的概念,单向、双向移位寄存器的功能。
2.用触发器构成的同步计数器的分析方法。
3.用方程式、状态表、状态图、时序图表示计数器的逻辑功能。
4.同步、异步、电路现态、次态、有效状态、无效状态、有效循环、无效循环、自启动的概念。
5. 根据功能表会用MSI组成一些简单功能的电路。

六、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

(一)重点掌握的内容:
1.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特点和典型应用。
2.用555定时器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
(二)一般掌握的内容:
1.用555定时器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回差电压、单稳态触发器脉冲宽度和多谐振荡器振荡周期的估算方法。
2.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的主要特点及振荡频率的确定。
(三)一般了解的内容:
1.脉冲波形的性能参数。

七、数模和模数转换
理解数模与模数转换原理

 

参考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0 分)
1、(1101011)2相当于十进制 (  )
 A. 50                B.75
 C. 107                D. 128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20 分)
1.逐次渐进型A/D与双积分型A/D转换比较,_         的转换速度快。
三、逻辑函数化简 (每题8分,共16分)
1、用代数法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Y= A + 
四、写出如下图所示电路的真值表及最简逻辑表达式。 (10分)

 

 

五、分析如下图所示电路,写出驱动方程、状态方程,写出状态表或状态转换图,说明电路的功能。(16分)

 

 


六、什么是数字信号?数字电路有什么特点?(8分)

 
21.《C语言程序设计》

I考试性质与目的
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院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性和适当的难度。
II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本科目知识进行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理解”、”应用”两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1. 理解: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2.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   C语言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1. 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
2. C语言的特点
3. 简单的C程序介绍
4. C程序的上机步骤
二、考核要求
1.了解C语言的历史、特点
2.掌握C语言的运行环境,初步了解运行一个C语言程序的过程
第二章 算法和C的数据类型
一、考核知识点
1. 算法的概念;简单算法举例;
2. 算法的特性;算法的表示;
3. 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4. C的数据类型;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用流程图、N-S流程图、伪代码表示算法
2.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概念
第三章运算符与表达式
一、考核知识点
1. 常量和变量;
2. 整型数据;实型数据; 字符型数据;变量赋初值;
3. 各类数值型数据间的混合运算;
4. 算术运算符和算术表达式;赋值运算符和赋值表达式;逗号运算符和逗号表达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几种基本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表示方法
2.掌握不同类型间数据转换的原则与方法
3.掌握有关运算符与表达式的运用
第四章 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1. 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2. 赋值语句;
3. 数据的输入输出的概念及在C语言中的实现;
4. 字符数据的输入输出;格式输入和输出;
5. 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举例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语句的概念
2.掌握字符数据输入输出函数
3.格式输入输出函数的用法
第五章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一、考核知识点
1. 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2. 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3. if语句;
4. switch语句;
二、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关系、逻辑表达式的用法
2.熟练掌握选择型程序设计语句的用法

第6章  循环控制
一、考核知识点
1. while语句;
2. do-while语句;
3. for语句;
4. 循环的嵌套;
5. 几种循环的比较;
6. break语句和continue语句;
二、考核要求
1.熟练掌握三种循环语句的运用
2.掌握break和continue语句的运用

第七章 数组
一、考核知识点
1. 一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2. 二维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3. 字符数组。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数组的概念和使用
2.掌握数组初始化的方法
3.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应用
第八章 函数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函数定义的一般形式;
2. 函数参数和函数的值;
3. 函数几种调用方式;
4. 函数的嵌套调用;
5. 数组作为函数参数;
6. 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掌揥凤种变量类型的匾刯和存催类别;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2.理解变量的存储属性,作用范围
第九章 预处理命令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宏定义;
2. 掌握文件包含;
3. 了解条件编译;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使用宏替换编写程序

第十章 指针
一、考核知识点
1. 掌握指针的概念;
2. 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
3. 字符串的指针和指向字符串的指针变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与引用
2.掌握指针与变量,指针与数组,指针与字符串的关系
3.掌握用指针作为函数参数的方法,有关指针的算法
第十一章 结构体与共用体
一、考核知识点
1. 定义结构体类型变量的方法;
2. 结构体变量的引用;
3. 结构体数组;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
4. 指向结构体类型数据的指针
5. 用指针处理链表
6. 共用体
7. 枚举类型
8. 用typedef定义类型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结构体类型的概念和定义方法以及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和引用
2.掌握指向结构体变量的指针变量的概念和应用,掌握链表的概念和应用
3.共用体的概念和应用
第十二章 位运算
一、考核知识点
1. 位运算符和位运算;
2. 位运算举例;
3. 位段;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各种位运算

第十三章 文件
一、考核知识点
1. C文件概述
2. 文件类型指针
3. 文件的打开与关闭
4. 文件的读写
5. 文件的定位
6. 出错的检测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文件和文件指针的概念和文件的定义方法
2.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试卷中各部分的占分比例是:第一章占2%,第二章占5%,第三章占15%,第四章占10%,第五章占10%,第六章占10%,第七章占10% ,第八章占10%,第九章占3%,第十章占10%,第十一章占5% ,第十二章占5% ,第十三章占5%。
3.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识记占10%,理解占40%,应用占50%。
4.试题难易占分比例是:易约占30%,中约占50%,难约占20%。
5.本科目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写出程序运行结果题、程序设计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以参见本纲附录《题型举例》)。根据考核的要求,适当安排各种题型数量的比例,达到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应用的水平和能力。
IV参考书目
谭浩强主编《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

V题型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在C语言中,字符型数据在内存中是以(   )形式存放的。
A)原码        B)BCD码       C)反码        D)ASCII码

二、写出下列程序运行结果(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阅读给出的程序段,写出该程序运行后的结果
1. main()
{int a,b,c;
a=7;b=8;
c=max(a,b);
printf(“Max is %d”,c);
}
max(x,y)
int x,y;
{int z;
z=x>y?x:y;
return(z);
}
三、程序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按照题目要求编写完整的程序。
1.输入4个整数,要求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22.《数据库技术》
 
Ⅰ 考试性质与目的
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我院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 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和方法,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判断、分析和计算,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与“应用”四种水平:
1、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在相关问题中正确地识别和表述。
2、理解:对概念和定理、性质等规律达到了理性认识,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能理解有关概念和定理、性质与其他概念、规律的联系,知其用途。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方法,并用来解决一些问题。
4、应用:能综合运用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第一章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一、考核知识点
1、SQL语言的发展历程
2、SQL语言的特点
3、SQL语言的命令: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
4、SQL语言的操作:数据视图、数据控制
5、嵌入式SQL
二、考核要求
1、了解:SQL语言的发展历程;SQL语言的特点;嵌入式SQL
2、理解:SQL语言的操作
3、掌握、应用:SQL语言的命令

第二章  数据管理与数据库
一、考核知识点
1 、数据库的常用术语
2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3 、数据模型与ER图
4 、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5 、DBMS的功能
6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库的常用术语;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2、理解:DBMS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
4、应用:数据模型与ER图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模型
一、考核知识点
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2 、关系代数
3 、关系演算
4 、查询优化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演算;查询优化
2、掌握、应用:关系代数

第四章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设计理论
一、考核知识点
1 、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
2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3 、关系模式的分解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关系模式异常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2、理解: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3、掌握: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
4、应用:关系模式的分解

第五章  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
一、考核知识点
1 、安全与保护概述
2 、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
3 、数据库的完整性保护
4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技术
5 、数据库的恢复技术
6 、数据库的复制与相关技术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安全与保护概述;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数据库的复制与相关技术
2、理解: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技术
3、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数据库的完整性保护

第六章  数据库设计与实施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库设计概述
2、数据库规划
3、需求分析
4、概念结构设计
5、逻辑结构设计
6、物理结构设计
7、数据库的实施与维护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特点
2、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等
3、掌握: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特点
4、应用:概念结构设计

第七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
一、考核知识点
1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
2 、MS SQL Server2008
3 、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MS SQL Server2008版本、备份与恢复
2、掌握:MS SQL Server2008的基本操作、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
3、应用:基于MS SQL Server2008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
第八章  数据库技术新发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库家族
2、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
3、分布式数据库
4、XML数据库
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数据库家族;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XML数据库
2、理解: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Ⅲ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各章约占分比例:第一章20%,第二章15%,第三章10%,第四章15%,第五章10%,第六章10%,第七章10%,第八章10%。
3、各认知水平占分比例:“了解”约占10%,“理解”约占30%,“掌握”、“应用”约占60%。
4、试题各难易程度占分比例:“易”占40%,“中”占50%,“难”占10%。
5、考试题型及占分比例:选择题、填空题约占40%;简答题约占30%;应用题约占30%。
Ⅳ 参考书目
命题指定参考书:《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黄德才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三版。

Ⅴ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卷纸上对应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控制、数据操纵等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关系数据语言的优点。语句update实现的功能是(     )。
A. 数据定义                   B. 数据查询
C. 数据控制                   D. 数据操纵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纸对应的表格内。错填、不填均无分。
SQL语言集数据定义、           、数据控制、数据操纵等功能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关系数据语言的优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纸对应题号后的空白处。
简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流程
四、应用题(本大题共 小题,共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纸对应题号的空白处。
根据以下学生信息基本表Stu及其记录,字段按顺序为学号(No)、姓名(Name)、年龄(Age)
试写出SQL语句命令完成查询“年龄小于19岁”的所有学生记录,并写出查询的结果。
 
23.《计算机网络》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和方法,能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判断、分析和计算,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与“应用”四种水平:
1.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在相关问题中正确地识别和表述。
2.理解:对概念和定理、性质等规律达到了理性认识,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能理解有关概念和定理、性质与其他概念、规律的联系,知其用途。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方法,并用来解决一些问题。
4.应用:能综合运用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一)概述
1. 考核知识点
(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2)因特网概述
(3)因特网的组成
(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7)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考核要求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2)理解因特网的基本概念以及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3)掌握波特率、数据速率、带宽和时延等基本概念
(4)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所提供的服务

(二)物理层
1. 考核知识点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3)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4)信道复用技术
(5)数字传输系统
(6)宽带接入技术
2、考核要求
(1)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
(2)理解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和信道的基本概念
(3)掌握不同传播媒体的特点和应用环境
(4)掌握基带信号的调制方法和PCM原理
(5)掌握信道复用技术的原理和区别

(三)数据链路层
1. 考核知识点
(1)使用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2)点对点协议PPP
(3)使用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4)使用广播信道的以太网
(5)扩展的以太网
(6)高速以太网
(7)其他类型的高速局域网或接口
2、考核要求
(1)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
(2)掌握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的原理以及协议效率的简单计算方法
(3)掌握点对点协议PPP和HDLC的帧结构及零比特填充法
(4)掌握以太网协议的工作原理和MAC帧结构、CSMA/CD协议的原理和网桥内部的结构
(5)掌握转发表建立算法
(6)理解高速以太网工作原理

(四)网络层
1. 考核知识点
(1)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2)网际协议IP
(3)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4)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
(5)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6)IP多播
(7)虚拟专用网VPN和网络地址转换NAT
2、考核要求
(1)掌握网络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
(2)理解路由器结构及在网际互连中的作用
(3)掌握因特网的网际协议IP、地址解析协议ARP和逆地址解析协义RARP、因特网的控制报文协议ICMP、路由选择协议、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5)理解IP多播和因特网管理协议
(6)理解VPN和NAT的概念

(五)运输层
1. 考核知识点
(1)运输层协议概述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3)传输控制协议TCP概述
(4)可靠传输的工作原理
(5)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
(6)TCP可靠传输的实现
(7)TCP的流量控制
(8)TCP的拥塞控制
(9)TCP的运输连接管理
2、考核要求
(1)掌握运输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
(2)掌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3)理解TCP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方法、重传机制和连接管理技术

(六)应用层
1. 考核知识点
(1)域名系统DNS
(2)文件传送协议
(3)远程终端协议TELNET
(4)万维网WWW
(5)电子邮件
(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8)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2、考核要求
(1)理解域名系统DNS、文件传送协议FTP和TELNET协议的工作原理
(2)理解电子邮件、万维网WWW的工作原理
(3)理解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工作过程
(4)了解应用进程跨越网络的通信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2. 试题各难易程度占分比例:“易”占40%,“中”占50%,“难”占10%。
3.考试题型及占分比例:选择题约占40%、填空题约占20%;简答题约占15%;应用题约占25%。

Ⅲ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卷纸上对应的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现要在此通信链路上发送100个数据长度为1KB的数据块,信道带宽为1Mb/s。假设每个数据包在通信链路上的处理时延为7ms,排队时延为8ms,那么下列哪一种时延影响总时延较大?
A. 发送时延    B. 传播时延   C. 处理时延  D. 排队时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卷纸对应的表格内。错填、不填均无分。
主机A向主机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是70和100,那么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            字节的数据,主机B在收到了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            ,假设所有报文段长度固定,主机B在对第一个报文段确认时设置滑动窗口为90,那么主机A在发送第二个报文段后还可以发送     个报文段。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下空白处,否则不得分。)
是否应把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传输?即在CRC检错的基础上增加确认和重传机制,为什么?
四、综合应用题 (本大题共 小题,共 分)(请将计算过程与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题号下空白处,否则不得分。)
某单位分配到了一个CIDR地址块128.14.32.0./22,该单位需要划分为4个子网,具体要求是:具有512个地址的子网一个;具有128个地址的子网一个;具有64个地址的子网2个(这里的地址都包含全1和全0的主机号)。试设计这些子网,请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地址以及地址范围。分配结束后还剩多少个地址?(本小题 分)

Ⅳ 参考书目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 (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

 

 


 
24.《数学分析》

Ⅰ、复习基本内容
   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导数和微分,微分中值定理及应用,实数的完备性,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反常积分,数项级数,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多元函数微分学,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含参变量积分,曲线积分,重积分(二、三重积分、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变量变换、不包括反常二重积分),曲面积分(第一、二型曲面积分的计算及高斯公式)。

Ⅱ、基本要求
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定理的条件、结论及证明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推理与计算技巧,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Ⅲ、参考书
《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试卷结构包括填空题21分,单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20分,解答题25分,证明题10分.应用题4分。

Ⅴ、题型示例
    单项选择题(2×10=20分)、填空题(3×7=21分)、简答题(4×5=20分)、解答题(5×5=25分)、证明题(5×2=10分)、应用题(4分)。


 
25.《高等代数》

Ⅰ、复习基本内容
集合与映射,多项式的运算与分解理论,重因式,复数域、实数域、有理数域上的多项式,行列式的定义,性质及计算,行列式展开定理,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与解的基本理论,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矩阵的运算性质、矩阵乘法、矩阵的逆,矩阵的秩,二次型及化标准型,复二次型与实二次型,正定二次型,主轴问题,线性空间,子空间,基与维数,坐标,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运算,线性变换的矩阵,基底变换,相似变换,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可以对角化的矩阵,线性映射,欧几里得空间,正交基,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的性质,对称矩阵与对称变换的性质,子空间的正交补等。
Ⅱ、基本要求
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定理的条件、结论及证明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推理与计算技巧,熟练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Ⅲ、参考书
《高等代数》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代数小组编 王萼芳、石生明修订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版
   
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试卷结构包括填空题20分,单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10分,解答题30分,证明题20分.
Ⅴ、题型示例
填空题(2×10=20分)、单项选择题(2×10=20分)、简答题(5×2=10分)、解答题(10×3=30分)、证明题(4×5=20分)。
 
26.《无机化学》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要求:
1.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近代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化学平衡以及基础电化学等基本原理。
2.利用无机化学原理去掌握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第1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
(一)考核知识点:
1.分子,原子,元素, 摩尔(国际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
2.理想气体定律;
3.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量子化、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
4.原子轨道、电子云的涵义及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
6.元素电离势、电负性和原子结构。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分子状态方程式,气体扩散定律,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和分体积定律,熟练有关计算;
2.了解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明确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涵义,初步了解径向分布与角分布的意义及其与电子云形状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屏蔽效应、钻穿效应对原子轨道能量的影响,掌握多电子原子的能级高低顺序与核外电子分布的原则,熟练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分布式;
5.熟练掌握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应用;
6.熟练掌握原子半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电负性的涵义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2章    分子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1.化学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
2.离子键的形成条件、过程与特性;
3.共价键的形成条件、过程与特性;
4.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5.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共价键的形成条件,过程与特性,明确σ键与π键的区别;了解键的离解能、键长、键能、键角及键的极性的涵义;
2.了解原子轨道杂化的涵 义,掌握杂化轨道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对分子几何构型的影响;
3.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用;
4.明确分子的磁性及极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5.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及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6.掌握形成氢键的条件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3章    晶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1.离子半径;
2.晶体的特征,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型晶体质点间作用力。
3.离子极化
(二)考核要求:
1.明确各种类型晶体质点间作用力的区别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掌握离子极化、极化力与变形性的概念,了解其影响因素与初步应用。
 第4章   配位化合物
(一)考核知识点:
1.配合物的形成及性质变化;
2.配合物的特征、组成、定义、分类与命名;
3.配合物价键理论的要点及局限性;
4.配合物顺反异构现象;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配合物的涵义,组成。
2.掌握配合物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对配合物磁性,配位数,空间构型和稳定性的解释。
3.了解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和应用。
第5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一)考核知识点:
1.热力学概论;
2.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及其数学表达式,热化学及其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3.化学反应的方向判据;
4.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的初步应用;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理解焓和焓变的概念。吉布斯自由能和熵及它们的变化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去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2.会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会从函数表中查(△fHo、△fGo和So ),并会用于计算在标准状态下反应的焓变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熵变化;
3.理解化学反应等温式的含义,会用其求算△rGmo和Ko;
4.根据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理解△H、△G、△S的关系,会用于分析温度对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第6章   化学平衡
(一)考核知识点
1. 化学平衡的条件、概念、平衡常数;
2.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与应用;
2.熟悉有关平衡移动原理。
第7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考核知识点
1.化学反应速率;
2.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的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初步了解活化能的概念及其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第8章 溶液
(一)考核知识点
1.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2.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溶液的沸点上升,溶液的渗透压);
3.稀溶液的依数性;
4.电解质溶液。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
2.初步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了解离子氛、离子强度、活度、活度系数等概念;
3.了解溶解度原理及分配定律;
4.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5.熟悉溶胶的结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
6.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定义及性质。
 第9章   酸碱平衡
(一)考核知识点
1.酸碱理论;
2.水的离子积和pH;
3.酸碱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水溶液化学平衡的计算(一元弱酸,一元弱碱,多元酸,多元碱,酸碱两性物质,同离子效应);
5.缓冲溶液。
(二)考核要求:
1.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要点;
2.掌握溶液酸度的概念和pH的意义,熟悉pH与氢离子浓度的互换,了解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3.掌握酸碱的电离常数,掌握同离子效应及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了解盐效应;*
4.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5.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第10章 沉淀平衡
(一)考核知识点
1.浓度积常数,溶液度原理,溶度积与溶解度,同离子效应;
2.沉淀与溶解: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生成-溶解,难溶硫化物沉淀与溶解,沉淀转化。
(二)考核要求:
1.掌握Ksp的意义及溶度积规则;
2.了解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3.熟悉有关Ksp的计算
 第11章   氧化还原反应
(一)考核知识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
2.标准电极电势、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3.化学电源与电解简介。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电极电势的概念及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2.掌握应用能斯特方程和有关的计算。
第12章 配位平衡
(一)考核知识点: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2.影响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的因素。
 (二)考核要求:
1.理解配位离解平衡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2.了解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第13章  氢和稀有气体
(一) 考核知识点:
1.氢的存在和物理性质;氢的化学性质和氢化物;
2.稀有气体。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氢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一般了解稀有气体的单质的性质、用途和从空气中分离它们的方法;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
 第14章   卤素
(一)考核知识点:
1.卤素元素通性;
2.卤素单质及其主要化合物卤化氢和氢卤酸、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多卤化物、卤素的含氧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拟卤素的性质、结构和用途。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卤素单质及其主要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用途与制备方法;
2.掌握应用元素周期律与物质结构初步理论分析归纳卤素单质及其主要化合物的共性,变化规律和氟的特殊性;
3.熟练应用元素电势图分析卤素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能。
 第15章   氧族元素
(一)考核知识点:
1.氧族元素的通性;
2.氧、臭氧、氧化物及过氧化氢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
3.硫,硫的氢化物、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
4.硒和碲。
(二)考核要求:
1.掌握 氧、臭氧、氧化物及过氧化氢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硫,硫的氢化物、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硒、碲化合物的一般性质。
 第16章   氮磷砷
(一)考核知识点:
1.氮族元素的通性;
2.氮和氮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
3.磷及其重要化合物(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磷酸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4.砷。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氮和氮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的制备、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磷及其重要化合物(氢化物、卤化物、氧化物、磷酸等)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砷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递变规律。
 第17章    碳硅硼
(一)考核知识点:
1.碳、硅、硼三种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相应的结构特征;
2.碳硅硼的氢化物、卤化物以及碳化物、硅化物、硼化物的性质和结构特征;
3.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和酸性强度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碳、硅、硼三种元素及其单质的共性、特性以及相应的结构特征;
2.掌握碳硅硼的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含氧酸及盐)的基本性质、结构特征,了解天然硅酸盐组成的复杂性和基本结构类型;
3.掌握碳硅硼的氢化物、卤化物以及碳化物、硅化物、硼化物的性质和结构特征。
 第18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一) 考核知识点:
1.分子型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还原性、水溶液酸碱笥和无氧酸的强度;
2.最高氧化态氢氧化物的酸碱性,含氧酸的强度;
3.非金属含氧酸的溶解性、水解性、热稳定性及其盐的氧化还原性。
(二)考核要求:
1.理解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分子型氢化物、无氧酸、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重要性质和递变规律。
第19章  s区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
(一)考核知识点:
1.碱金属与碱土金属通性;
2.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3.对角线规则。
(二)考核要求:
1.掌握IA、IIA的单质,不同类型氧化物,氢氧化物及主要盐类的性质用途及制备;
2.掌握应用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及电势图等基础理论。分析比较IA、IIA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相似性及差异;
3.初步掌握对角线规则及其应用。
 第20章 p区金属
(一)考核知识点:
1. Al、Sn、Pb、Sb、B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 P区金属6S2电子的稳定性。
(二)考核要求:
1.掌握Al、Sn、Pb、Sb、B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其用途;
2.了解锗分族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第21章   ds区金属
(一)考核知识点:
1.铜族元素的通性;
2.铜族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冶炼;
3.铜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及Cu(I)与Cu(II)的相互转化。金、银的重要化合物,配合物;
4.锌族元素通性;
5.锌族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Hg(I)和Hg(II)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铜、锌、银、汞的冶炼,性质和用途;
2.掌握铜、银、锌、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主要盐类的性质和用途;。
3.掌握Cu(I)与Cu(II)、Hg(I)和Hg(II)之间相互转化关系。
 第22章  过渡元素(一)
(一)考核知识点:
1.过渡元素概述;
2.过渡元素钛、钒、铬、钼、钨、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3. 晶体场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4.铁系元素通性;
5.铁系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用途;
6.铂系元素。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层构型的特点及其过渡元素通性的关系;
2.掌握过渡元素钛、钒、铬、锰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3.掌握铁、钴、镍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用途;
4.一般了解铂系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和用途。
 第23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一)考核知识点:
1.镧系元素、锕系元素的通性;
2.、镧系和锕系元素 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二)考核要求:
1.掌握镧系和锕系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性质的关系;
2.掌握镧系收缩的定义、实质及影响。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5.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6. 试卷内容比例:第1章~第4章约占40%,第5章~第12章约占30%,第13章~第23章约占30%。
7. 试卷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20~30%;填表及填空题:20~40%;计算题10~30%,综合题20~30%。
8. 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约为30%、50%、20%。

Ⅲ 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上、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合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版
 
Ⅳ 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对于原子中的电子,下面哪些量子数组是容许的?(     )
A. n=3,l=1,m=2    B. n=2, l =2,m=-1   
 C. n=6, l =0,m=0    D. n=4, l =-2,m=1
2. 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与Na2S溶液反应不生成黑色沉淀的一组是(   )
    (A) Fe2+,Bi3+      (B) Fe3+,Cu2+      (C) Cd2+,Zn2+     (D) Mn2+,Pb2+
二、填表题
原子序数 价层电子构型 区 周期 族
33    
 3d34s2   
三、填空题
1.将Ni + 2Ag+ = 2Ag + Ni2+ 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为一个原电池。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  正极反应为                      ,原电池符号为                        _。则原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为                。已知   (Ni2+ / Ni) = -0.25 V,  (Ag+ / Ag) = 0.80 V。
2. PCl5(g)分解反应,在473 K达平衡时有48.5 % 分解,在573 K达平衡时有97 % 分解, 此反应的 ____________0。(填>、<或 = )
四、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 PCl5  +  H2O 
2.  MnO4-  +  NO2- +   H+    
五、推断题
某金属盐溶液,(1) 加入Na2CO3溶液后,生成灰绿色沉淀;(2) 再加入适量Na2O2,并加热,得黄色溶液;(3) 冷却,并酸化黄色溶液,得橙色溶液;(4)再加入H2O2溶液呈蓝色;(5) 这蓝色化合物在水中不稳定,而在乙醚中较稳定。问这金属离子是什么? 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
六、计算题
1.在10mL MnCl2溶液加入10mL含NH4Cl的 氨水溶液,计算含多少克NH4Cl才不至生成Mn(OH)2沉淀?( ;Kb(NH3)=1.77×10-5)
 
27.《有机化学》


Ⅰ. 考试内容
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的特点,该考试目标拟由低到高四个层次,即A-了解;B-理解;C-掌握;D-熟练掌握。
A(了解):
(1)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名称。
(2)有机化学中的命名、结构式的书写、定位规则等。
(3)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4)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用途。
B(理解):
(1)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C(掌握):
(1)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决有机化学问题,如分离、提纯、鉴定有机化合物等。
(2)完成指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并能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3)运用有机反应和光谱性质,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D(熟练掌握):
运用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能熟练地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熟练掌握的内容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烷  烃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 烷烃的异构(通式、同系列)    √
 烷烃的构造  √  
烷烃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中的“正”、“异”、“新”的涵义    √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
 烷基的结构和命名  √  √
烷烃的结构 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构型、sp3杂化、σ键    √
 烷烃的构象(透视式、纽曼式构象的写法、构象的稳定性)    √
烷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熔点、比重、溶解度等规律性变化与其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  
烷烃的反应 烷烃的稳定性(常温、常压下不与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反应) √   
 烷烃的氧化(催化氧化、燃烧)  √  
 烷烃氯代反应    √
 卤代反应历程、烷烃卤化反应能级图  √  
 伯、仲、叔氢卤化的相对反应活性    √
 烷基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    √
来源和用途 烷烃的来源、用途 √   

第三章  单烯烃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π键)   √ 
 烯烃的异构和命名(顺/反、Z/E命名、次序规则)    √
 烯基命名(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    √
烯烃的相对稳定性 利用燃烧热、氢化热比较烯烃的稳定性   √ 
烯烃的制法 一卤代烷脱卤化氢、醇脱水    √
烯烃的反应 加卤化氢、水合反应、卤素、次卤酸、硼氢化反应、臭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氧化反应、催化加氢、聚合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α-H的取代反应(高温氯化反应)    √
 根据氧化产物判断烯烃的结构    √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烯烃结构对亲电加成反应速度的影响)    √
 马氏规则的解释及诱导效应    √
 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
烯烃的工业来源和用途 重要代表物(乙烯、丙烯) √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炔烃的结构、异构 炔烃的结构(sp杂化)  √  
 异构体和命名(炔烃、烯炔的命名)    √
炔烃的反应 亲电加成(卤素、氢卤酸、催化加氢)、亲核加成(水合、HCN/C2H5OH)、氧化、炔化物的生成[Na(液NH3)、Ag(NH3)NO3、Cu(NH3)Cl2]    √
炔烃的制法 二卤代烷脱卤化氢    √
 炔化物法    √
共轭效应 π-π共轭、p-π共轭、超共轭    √
共轭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的反应(1,2-和1,4-加成反应,Diels-Alder反应)    √
二烯烃结构 累积二烯烃结构  √  
 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

第五章  脂环烃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脂环烃异构和命名 环烷烃的异构 √   
 环烷烃、桥环烃、螺环烃的命名    √
环烷烃的化学反应 氢解、卤素、卤化氢、氧化反应(常温不被KMnO4氧化)    √
 烷基取代环丙烷、环丁烷的加成规律(与不对称试剂加成时遵守马氏规则)    √
环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环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拜尔张力学说、环烷烃的燃烧热、张力能 √   
环烷烃的立体化学 顺反异构    √
 环已烷及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分析(船式、椅式、a键、e键)    √

第六章  对映异构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物质的旋光性 偏振光、旋光性、旋光物质  √  
 旋光度、比旋光度   √ 
对映异构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手性、不对称碳原子   √ 
 对称元素(对称轴、对称面、对称中心) √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构型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三维式)    √
 对映体的命名(构型用R、S表示)    √
 对映体的性质   √ 
 外消旋体   √ 
含几个不对称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内消旋体、外消旋体、非对映体    √
 构型异构体数目   √ 
 对映体的命名(构型用R、S表示)    √
碳环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三元环、六元环衍生物    √

第七章  芳 烃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苯的结构 苯的结构  √  
苯衍生物的异构、命名 苯衍生物的命名    √
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卤化、硝化、磺化、傅-克(烷基化、酰基化)反应及反应机理    √
加成反应 催化加氢、加卤素 √   
烷基苯的反应 侧链卤化、氧化    √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反应活性,定位规律、定位规律的解释及应用(合成化合物)    √
稠环芳烃 萘、葸、菲的结构、命名及其反应 √   
非苯系芳烃 休克尔规则    √
 芳香性的判断   √ 

第九章  卤代烃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卤代烃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卤代烃(伯、仲、叔卤代烷)   √ 
 卤代烯烃(乙烯式、烯丙式、孤立式卤代烯烃)   √ 
 系统命名法    √
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结构对偶极矩、沸点、密度、溶解度的影响   √ 
一卤代烷的化学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难易次序、消除反应取向(查依采夫规则)]    √
 还原反应    √
一卤代烷的制法 由烃制备、由醇制备    √
卤代烷用途 卤代烷用途 √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SNl,SN2历程    √
 亲核取代反应立体化学   √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活性的因素(烃基结构影响、离去基团影响、亲核试剂的影响、溶剂极性影响)   √ 
β-消除反应历程 E1和E2反应机理、取代和消除的竞争反应   √ 
 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
 查依采夫规则及其解释    √
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锂化合物   √ 
 有机镁化合物(格氏试剂)    √
 二烷基铜锂    √

第十章  醇、酚、醚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醇结构与命名 醇的结构、分类、同分异构 √   
 命名    √
醇物理性质 沸点、溶解度、氢键   √ 
化学性质(不同结构醇反应活性比较) 与金属钠反应    √
 与氢卤酸反应    √
 脱水反应(分子内脱水、分子间脱水)    √
 氧化和脱氢反应(伯、仲醇易氧化、叔醇难氧化)    √
 与卤化磷反应    √
 与羧酸发生的酯化反应    √
醇的制备方法 羰基化合物的还原(NaBH4、LiAlH4、催化加氢)    √
 用格氏试剂合成醇    √
 硼氢化-氧化反应合成醇   √ 
 烯烃水合成醇   √ 
 卤代烃的水解    √
多元醇性质和制法 邻二醇与氢氧化铜反应   √ 
 与HIO4反应    √
 片呐醇重排    √
 邻二醇的制法    √
酚结构与命名 酚的结构(苯酚、萘酚) √   
 酚的命名    √
酚物理性质 酚的物理性质 √   
酚化学性质 弱酸性(不同取代酚酸性的强弱比较)    √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
 氧化反应    √
 与FeCl3的反应    √
 酚醚的形成    √
酚的制法 苯酚的制法    √
醚结构与命名 醚的分类、同分异构  √  
 醚的命名(单醚、混醚、芳醚)    √
醚的物理性质 醚的物理性质 √   
醚的化学性质 钅羊盐的生成(浓H2SO4、HCl)    √
 醚键的断裂(与HI反应)    √
醚的制备方法 威廉姆逊(Williamson)合成法    √
 醇的脱水    √
环氧化物性质和制法 环氧化物的反应    √
 环氧化物的制法    √

第十一章  醛和酮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醛、酮的结构与命名 结构、分类 √   
 醛酮的命名    √
醛、酮物理性质 一元醛酮的物理性质 √   
醛、酮的化学性质 亲核加成反应(加HCN、NaHSO3、RMgX、ROH、格氏试剂、氨及其衍生物)    √
 α-H的酸性    √
 卤代反应(碘仿反应)    √
 互变异构    √
 羟醛缩合反应    √
 歧化反应    √
 氧化(托伦试剂、斐林试剂及强氧化剂)    √
 还原反应(催化加氢、NaBH4、Zn-Hg/HCl)    √
 珀金(Perkin)反应    √
 醛的显色反应(品红醛试剂)    √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加成-消除反应历程   √ 
 羰基加成的立体化学   √ 
醛、酮的制备方法 醇的氧化和脱氢    √
 傅-克酰化法    √
 芳环甲酰化法    √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还原法    √
α、β-不饱和醛酮 加氢氰酸   √ 
 Michael反应   √ 

第十二章  羧 酸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羧酸的结构与命名 结构、分类 √   
 命名    √
羧酸物理性质 一元羧酸的沸点、溶解度 √   
羧酸化学性质 酸性(与NaOH和NaHCO3的反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对酸性的影响)    √
 羧基中羟基被取代的反应(被卤素取代、被烷氧基取代、被酰氧基取代、被氨基取代)    √
 α-氢的卤代(C12、P)    √
 脱羧    √
 还原(LiAlH4)    √
羧酸的制法 氧化法、水解法和羧化法    √
二元羧酸的反应 加热脱羧反应 √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与命名 结构、分类 √   
 命名    √
物理性质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水解(水解难易次序)   √ 
 醇解    √
 氨解(NH3、RNH2、R2NH)    √
 与格氏试剂反应    √
 还原反应    √
 酰胺的霍夫曼降级反应    √
反应历程 羧酸酯的水解历程    √
 羧酸酯的克来森酯缩合历程    √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及应用(合成甲基酮、二酮、酮酸、一元羧酸、二元羧酸)    √
 丙二酸二乙酯合成及应用(一元羧酸、二元羧酸)    √
有机合成 碳-碳键的生成    √
 碳链的断裂    √
 成环和开环    √
 官能团的相互转变    √
 官能团的保护    √
 合成路线的推导及应用    √

第十四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胺的结构和命名 胺的结构、分类(伯、仲、叔胺)     √
 命名    √
胺的物理性质 一元胺的物理性质 √   
胺的化学性质 胺的碱性(碱性强弱比较)    √
 胺的烃化    √
 酰基化反应(乙酰氯、乙酸酐、兴斯堡反应)    √
 与亚硝酸反应    √
 氧化反应(芳胺氧化成醌)    √
 芳胺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    √
 季铵碱及霍夫曼消除反应    √
胺的制备 加布里埃尔法(Gabriel)    √
 氨或胺的烃基化    √
 含氮化合物的还原    √
重氮化合物 芳香族重氮盐的制备(反应条件)    √
 芳香族重氮盐的反应[留氮反应、放氮反应(被氢取代、被卤素取代、被氰基取代、被羟基取代)]    √

第十八章  杂环化合物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五元杂环化合物 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结构和命名  √  
 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化学反应(亲电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吡咯的弱碱性和弱酸性)    √
 糠醛的结构和性质   √ 
六元杂环化合物 吡啶的结构和性质(碱性与亲核性、亲电取代反应与亲核取代反应)   √ 
 嘧啶的结构 √   
稠杂环化合物 喹啉和异喹啉的合成   √ 
 吲哚 √   
 嘌呤 √   

第十九章  糖类化合物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单糖的结构 单糖的结构   √ 
 单糖的环状结构(哈武斯式)    √
 立体构型(D、L)    √
 单糖的构象   √ 
 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   √ 
单糖的化学性质 差向异构化    √
 糖脎的生成反应    √
 单糖的氧化(Br2+H2O、HNO3、HIO4、托伦试剂、斐林试剂)    √
 单糖的还原(H2/Ni、NaBH4)    √
 醛糖的递升和递降    √
 成苷、成酯和成醚反应    √
双糖 双糖的结构和性质(还原糖、非还原糖)   √ 
 重要的双糖(蔗糖、麦芽糖) √   
多糖 纤维素和淀粉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   

第二十章  蛋白质和核酸
内  容 知 识 点 目 标 分 类
  了解 理解 掌握 熟练掌握
氨基酸 氨基酸的结构和命名   √ 
 α-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  
 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酸碱性、等电点、与亚硝酸反应、与水合茚三酮的反应、成肽反应)    √
 α-氨基酸的合成   √ 
多肽和蛋白质 多肽的结构和性质   √ 
 蛋白质的结构(一级、二级、三级)   √ 
 蛋白质的性质(等电点、胶体性质、变性、显色反应)   √ 
核酸 核酸的结构 √   
 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 √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书面答题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题型比例:
1. 命名或写结构式   10%
2. 单项选择题   30%
3. 完成反应式   18%
4. 简答题或反应机理题   10%
5. 推导结构题   14%
6. 合成化合物题   18%

Ⅲ. 参考书目
李景宁 主编《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Ⅳ. 题型示例
一、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 1.下列化合物碱性强弱次序为
              
      ①.            ②. CH3CH2NH2   ③. (CH3)2NH    ④. (CH3)4N+OH-
                          
        A. ④ > ③ > ② > ①       B.  ① > ② > ③ > ④ 
C. ① > ③ > ② > ④       D.  ④ > ② > ③ > ①

三、完成反应(有星号者写出立体构型):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

四、用适当的理论,简练语言扼要说明下列问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0分。

1. 苯与1-溴丁烷进行傅-克反应主要产物是                 ,而不是


五、推断化合物结构: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7分,共14分。
1. 化合物(A)分子式为C7H13Cl,(A)具有光学活性,碱性水解可得化合物(B)(C7H14O)。(A)在NaOH / C2H5OH溶液中加热生成(C),(C)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得到                  。试推测(A)、(B)、(C)的结构及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六、由指定的原料出发(无机试剂任选),合成下列化合物: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 分,共18分。

1. 以丙炔为原料合成

 

 

 
28.《植物学》

Ⅰ.考纲性质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植物界进化,系统分类和分布规律,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植物界基本类群的一般特征及其进化的基本规律,以及植物系统分类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岭南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类)方向的本科生考生。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要求:
考生应对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清楚并且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解根、茎、叶及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发育过程;对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能用进化的观点分析;分类部分基本概念清楚,重要的科的识别要点要在相互比较中记忆。
第1章 绪论
1.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掌握植物命名的要点。
第2章 植物细胞和组织
1.细胞学说的建立及意义;掌握以下重要名词:细胞学说,原生质,原生质体,细胞器,细胞周期。
2.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超微结构与功能;
3.熟悉植物细胞的三种分裂方式发生的时期、部位、过程与植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关系;
4.掌握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组织的概念;
5.熟悉植物组织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结构特点与主要功能;
6.熟悉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部分,掌握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熟悉维管束主要类型:(辐射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外韧维管束、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
第3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
1.了解根的功能;
2.熟悉主根、侧根、不定根、根系类型。了解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3.熟悉根尖结构与分区;
4.掌握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结构;
5.掌握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结构;
6.了解根瘤与菌根。
二、茎
1.了解茎的功能;
2.熟悉茎的基本形态、分枝方式、叶(枝)芽的结构;
3.熟悉茎尖结构与发育。
4.掌握双子叶植物茎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茎次生构造;
5.掌握单子叶植物典型茎的构造特点。
三、叶
1.了解叶的功能;
2.熟悉叶的基本形态:叶的组成,单叶与复叶,叶序,叶镶嵌,异形叶性。
3.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4.掌握单子叶植物典型叶的解剖构造;
5.熟悉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旱生与水生植物叶、阳地与阴地植物叶)
6.熟悉叶的寿命与落叶机理。
第4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1.熟练掌握花的概念及组成;
2.熟悉花图式和花程式;
3.掌握花药的发育及花粉粒的形成;
4.理解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5.掌握被子植物的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
6.熟练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形态、结构和类型;
7.掌握种子和果实对传播的适应。
第5章 藻类植物
1.掌握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
2.掌握蓝藻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植物;
3.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和主要经济价值。
第6章 菌类
1.掌握真菌的主要特征;
2.掌握真菌主要类群的特征及代表植物;
3.理解细菌的特征、形态、构造、繁殖及在自然界的作用;
4.了解真菌在自然界作用。
第7章 地衣
1.熟练掌握地衣的通性、形态及构造;
2.了解地衣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
第8章 苔藓植物
1.熟练掌握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2.掌握苔纲、藓纲植物的特征异同、代表植物和生活史;
3.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4.了解苔藓植物的发展史。
第9章 蕨类植物
1.熟练掌握维管植物的概念及蕨类植物的特征;
2.掌握蕨类植物的分类及其代表种属(石松属、卷柏属、木贼属、蕨属)的特征;
3.理解蕨类植物生活史;
4.了解蕨类植物的经济人价值;
第10章 植物的系统发育
1.熟练掌握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2.理解植物在营养体、有性生殖、生活史类型、对陆地生活的适应等多方面的演化;
3.了解植物的起源。
第11章 裸子植物
1.熟练掌握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2.掌握裸子植物的分类及常见代表物种的主要特征;
3.掌握裸子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了解裸子植物起源与进化及孑遗植物。
第12章 被子植物
1.熟练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及分类原则;
2.掌握常见科的特征及代表植物的主要特征、重要的经济价值;
3.了解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内容比例:第1~2章约占15%;第3~4章约占35%;第5~10章约占30%;第11~12章约占20%。
3.试卷题型比例:填空约20%;选择题约20%;名词解释约10%;判断题约10%;简答题20%;综合论述题:2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比例约为30%、50%、20%。
Ⅳ.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1. 组成维管形成层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它们主要进行_______________,其中前者衍生的细胞分化为_______________,后者衍生的细胞分化为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
 A. 果胶          B.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 
 C. 纤维素和果胶   D.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所列结构,属于变态叶的有:(  )
A. 南瓜卷须  B. 豌豆卷须     C. 桔的皮刺  
D. 洋葱鳞叶       E.台湾相思的叶片
2.蓝藻的原始性状表现在:(  )
A. 无细胞壁  B. 无真正的细胞核     C. 没有有性生殖
D. 没有载色体及细胞器的分化         E.叶绿素中仅含叶绿素a
(四)是非判断题
1、孢子植物就是低等植物。也称为无胚植物。(   )  
2、细胞垂周分裂的结果是增加细胞层次。(   ) 
(五)名词解释
1、胞间连丝                     2、聚药雄蕊  
(六)简答题
1、简述导管与筛管的区别。
(七)综合性答题
1、以蚕豆和玉米为例,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的异同。
2、举例说明禾本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重要的经济价值。
Ⅴ.参考书目
1.《植物学》.马炜梁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9.《动物学》

Ⅰ、 考试大纲的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动物学课程考试要求考生能达到进入本科阶段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经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要求: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系统演化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因此动物学考试的基本目标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动物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动物各门(无脊椎动物)、纲(脊椎动物)的外形形态、解剖结构、重要分类特征及分类的知识,熟悉动物界发生发展和进化的基本规律,并了解动物的地理分布、生态和保护的知识。考生应对动物学中的的基本概念、动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各门(无脊椎动物)、纲(脊椎动物)动物的比较特征有清晰的掌握。
具体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1.内容:动物学的定义;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动物界的分类和命名。
2.考核要求:
A、掌握动物学的定义
B、了解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C、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
D、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
F、动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比法、描述法、实验法
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内容:动物四大组织的结构与机能;动植物细胞的基本区别;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考核要求
掌握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分裂方式、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功能以及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
第三章 原生动物门
1.内容: 原生动物门的特征;草履虫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原生动物各纲的区别特征。
2.考核要求
掌握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系统分类。了解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和纤毛纲代表性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四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内容:多细胞动物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的关系及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考核要求
了解多细胞起源于单细胞的证据,理解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及生物发生规律。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即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中胚层与体腔形成、胚层分化等。生物发生规律。
第五章 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
1.内容:多孔动物结构的原始性;水沟系与营固着生活的相关性;领细胞的功能;发育中形成两囊幼虫及逆转现象。
2.考核要求
了解海绵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原始性及其在动物系统进化上的意义。
第六章 腔肠动物门
1.内容: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水螅的形态、结构及生理机能,特别是体型、胚层、组织分化和神经系统;水螅体壁的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腔肠动物各纲的特征及重要类群。
2.考核要求
掌握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辐射对称;两胚层和原始消化腔即消化循环腔等基本概念。了解腔肠动物分类;水螅纲、钵水母和珊瑚纲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与起源。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1.内容: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涡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殖特点;寄生吸虫、绦虫的主要形态结构、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则;扁形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
2.考核要求:
掌握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理解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皮肤肌肉囊;原肾管系统;梯型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分类;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的主要特征。了解寄生动物的生活史及其对人与动物造成危害与预防和治疗。
第八章 原腔动物
1.内容:原腔动物的特征;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生活史及对人的危害;线虫动物、轮虫动物、棘头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考核要求:
掌握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了解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及其意义与起源等。
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
1.内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多毛纲、寡毛纲、蛭纲的特征。
2.考核要求:
掌握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其形态结构、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理解分节现象同律分节、真体腔、刚毛和疣足、闭管式血液循环、后肾管(体节器)、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外围神经系统、担轮幼虫等概念。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
1.内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河蚌的形态结构;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腹足纲、掘足纲、瓣鳃纲、头足纲的特征。
 2.考核要求:
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与起源。了解各类群的特征与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理解外套膜、贝壳、次生体腔、初生体腔、血窦、开管式血液循环、异体受精、面盘幼虫等概念。
第十一章、节肢动物门
1.内容: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特别是分布广与体制、结构的关系;蝗虫、虾的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甲壳纲、、蛛形纲、昆虫纲的特征。
2.考核要求:
掌握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其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与意义。理解分部、分节、几丁质、外骨骼、蜕皮现象、混合体腔、马氏管等概念。了解甲壳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分类、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意义、起源与演化。
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
1.内容: 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海盘车的形态结构及个体发育;海星纲、蛇尾纲、海胆纲、海参纲及海百合纲的主要特征。
2.考核要求:
掌握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及其进化意义与起源。理解五辐射对称、内骨骼、水管系统和围血系统等概念。
第十三章  半索动物门
1.内容: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背神经索、鳃裂、口索等概念。
2.考核要求:理解背神经索、鳃裂、口索、适应辐射等概念。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
1.内容: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的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等概念。脊索动物的分类:三个亚门和各亚门的分类,即尾索动物亚门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头索动物亚门包括头索纲;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2.考核要求:掌握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熟悉各亚门的分类和头索动物亚门代表动物文昌鱼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生理生态特点。
第十五章  原口纲
1.内容:圆口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七鳃鳗的形态结构,圆口纲的分类和七鳃鳗、盲鳗的营养方式与对鱼类养殖的危害。
2.考核要求:识记:(1)圆口纲的六个特征。(2)了解七鳃鳗的外部结构与内部结构及七鳃鳗、盲鳗的生活习性。
第十六章  鱼纲
1.内容:鱼纲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形态结构与生理;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和结构;鱼纲的进步性特征。鱼纲的基本类群及其特征;鱼类的洄游,常见鱼类特点与利用。
2.考核要求: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软骨鱼和硬骨鱼的特点。领会鱼的皮肤及内部结构与水生环境适应的特点,熟记洄游(生殖洄游、越冬洄游与索饵洄游)、韦佰氏器、脑颅、咽颅、腰带、肩带、膜迷路、管鳔类鱼、闭鳔类鱼、性逆转、单循环等概念。
第十七章  两栖纲
1.内容:掌握两栖类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及适应水陆两环境的特殊结构特点。熟悉两栖动物在陆地上生活面临的矛盾和两栖动物克服这些矛盾进化出的身体结构、适应性生理特征特点;了解两栖动物的分类、各类群代表动物及其主要特征。
2.考核要求:识记:(1)两栖纲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征和结构;(2)蛙类的生殖发育。了解两栖纲主要分类群隐鳃鲵科、蛙形目、蛙科的主要特征结构及鱼螈、大鲵、普通青蛙、黑斑蛙、中国林蛙、牛蛙等动物的形态结构。
第十八章  爬行纲
1.内容:羊膜卵的结构、特点极其概念。爬行纲完全适应于陆栖生活的进步性特征。爬行纲的分类、各类群的基本结构与代表动物特征。理解并掌握羊膜卵、羊膜动物等概念。
2.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羊膜卵、羊膜动物等概念。熟悉爬行纲适于陆生的特征。了解龟鳖目、蜥蜴目、蛇目、鳄目等各目特征与常见动物特点和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熟悉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及蛇毒的类型、被毒蛇咬伤的防治。熟记颞孔、潘氏孔、不完全双循环、次生腭、胸腹式呼吸、亚卵胎生、泄殖腔膀胱等概念的含义。
第十九章  鸟纲
1.内容:掌握鸟类的进步性特征、分类、各类群的结构特征、代表动物及其进化意义。熟悉鸟纲适应飞翔的特征和鸟类的迁徙行为、繁殖行为。了解鸟类生态群的划分,鸟类的起源。理解繁殖季节、繁殖行为、占区、求偶炫耀、配对、筑巢、孵卵、育雏、迁徙、越冬区、繁殖区、留鸟、候鸟、漂鸟等概念。
2.考核要求:识记鸟纲动物外形与躯体结构特征,鸟纲适应飞翔的特征,鸟类的迁徙行为和繁殖行为。熟悉鸟纲的分类依据和主要分类亚纲、目的特征。记忆候鸟(夏候鸟、冬候鸟与旅鸟)、留鸟、双重呼吸、双重调节、定数产卵、不定数产卵、早成性雏、晚成性雏等概念。
第二十章  哺乳纲
1.内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结构。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哺乳动物的分类和各分类目的代表动物与特征。
2.考核要求:熟悉哺乳纲的主要特征和结构特点、进步性特征,重要生理特点。理解并掌握恒温、胎生、哺乳等概念及其进化意义。熟悉繁殖行为与动情和动情周期的含义,重要分类目的特征。
第二十一章  动物地理分布
1.内容:理解并掌握世界和我国的动物地理区划分、各分区的动物区系特点。熟悉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动物区系特点。
2.考核要求:记忆世界动物地理划区和我国的位置;熟悉古北界、东洋界的动物区系特点,我国的动物区系划分。熟记动物地理区划、栖息地、分布区、动物区系、物种的含义。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题型比例:填空30空占30%;单项选择题20题占20%;名词解释10个占20%;问答题4-5题占30%。
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比例约为30%、50%、20%。
Ⅲ、参考书
1、刘凌云 主编,《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丁汉波,《脊椎动物学》, 北京: 高教出版社. 1987。


Ⅳ、题型示例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         和珍珠层。
2.动物命名的双名法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该物种的          ,第二部分是该物种的          ,最后加上定名人。
3、胸腹式呼吸为         动物所共有。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草履虫的结构中,伸缩泡的作用是    。
A.呼吸   B.运动    C.排泄    D.感受外界刺激
2.绿毛龟的学名是      ,属于          。  
A.黄缘闭壳龟,龟科    B.海龟,海龟科   
C.象龟,棱皮龟科     D.甲鱼,鳖科
3.鱼类直肠腺的功能是      。
A.排盐   B.吸收水分   C.分泌消化液  D.痕迹器官
解释名词(每词2分,共20分)
1.生物发生律   2.跳跃足    3.真体腔   4.双重调节
问答题(共30分)
1.试述动物学有哪些研究方法及其含义。(6分)
2.试述软体动物有那些主要特征。(8分)
3.鸟类有那些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12分)
 
30.《力学》

Ⅰ. 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物理学和力学
单位制和量纲、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坐标
第二章 质点运动学
描写质点运动的物理量、质点的运动学方程、应用直角坐标系和自然坐标研究质点的直线和平面运动、伽利略变换
第三章 动量.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惯性质量、动量、质心、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质点动量定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力学相对性原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非惯性系中的力学、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运动定理
第四章 动能和势能
功和能的概念、保守力非保守力、势能、引力势能;用线积分计算力的功、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心碰撞
第五章 角动量.关于对称性
质点的角动量,质点对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质点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质点系对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质点系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开普勒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第七章 刚体力学
刚体运动的描述、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刚体的平衡
第九章 振动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简谐振动的运动学、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第十章 波动和声
波的基本概念、平面简谐波方程、波动方程与波速、平均能流密度、波的叠加和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
(1)填空题(分值占总分20%左右):考查学生对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简单识记,
(2)单选题(分值占总分15%左右):考查学生对力学概念和定理定律的理解,
(3)计算填空题(分值占总分25%左右):考查学生简单应用力学定理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4)计算题(分值占总分40%左右):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力学规律的能力。

Ⅲ 参考书目
《力学》漆安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Ⅳ 题型示例
一、 填空题
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分别是      、质量、      、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和光强度。

二、单选题
以下四种运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    )
A. 单摆的运动            B. 圆周运动
C. 抛体运动              D. 匀速率曲线运动

三、计算填空题
质点系包括3个质点,质量分别为 = 1千克,  = 2千克 和 = 3千克。已知 和 位置坐标分别为 (-1,-2)、 (-1,1) ,质点系质心坐标为 (0,1)。则 的位置坐标为    

四、计算题
弹簧下面悬挂质量为50g的物体,物体沿竖直方向的运动学方程为 ,平衡位置为势能零点(时间单位为s ,长度单位为cm)
(1) 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 求最大动能
(3) 求总能量  
 
31.《电磁学》

Ⅰ、《电磁学》考试的指导思想
通过复习考试,使学生巩固并全面掌握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整体素质;了解教师在教学中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改革教学、促进教学。
Ⅱ、考试大纲的制定
考试大纲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对教材及大纲中各部分内容各知识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用A、B、C表示。使用教材为《电磁学》第二版,梁灿彬等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具体含义如下表所示:

符 号  层 次  含 义
A 识记 理解  正确记忆并理解所学知识及所学知识的基本特征
B 牢固掌握
熟练应用  能将所学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熟练应用,解决一些新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C 了解  用于扩大知识面,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一章
静电场的
基本规律  §1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1、两种电荷
2、导体、电介质及半导体
3、电荷守恒定律  A
 §2库仑定律  1、库仑定律的矢量形式
2、电量的单位
3、静电力的迭加原理  B
A
B
 §3静电场  1、电场
2、电场强度矢量
3、电场的叠加原理
4、电场强度的计算  A
B
B
B
 §4高斯定理  1、电通量
2、高斯定理
3、应用高斯定理求场强  B
B
B
 §5 电场线
§6 电势  1、电场线及性质
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3、电势 电势差
4、电势的叠加原理和电势的计算
5、等势面、电势和场强的关系
6、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A
B
B
B
B
A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二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1 静电场中的导体 1、静电平衡条件                  
2、孤立导体形状对电荷分布的影响
3、导体静电平衡时的讨论方法 A
B
B
 §2封闭导体壳内外的场 1、壳内空间的场
2、壳外空间的场
3、静电屏蔽    
4、静电加速器  A
A
A
C
 §3电容器及其电容
§4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1、孤立导体的电容
2、电容器及电容
3、电容器的联结
4、实例
5带电体的静电能                              6电容器的静电能 A
B
A
A
A
A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三章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1 概述
§2 偶极子
§3电介质的极化
§4极化电荷 1、位移极化和取向极化
2、电极化强度矢量P
3、线性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4、极化电荷与极化强度的关系  A
A
A
A
 §5 有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6有介质时静电场的场方程 1、电位移D,有介质时高斯定理
2、线性介质中D、E、P的关系
3、有介质时静电场的场方程  B
B
B
 §7电场的能量 1、电场的能量体密度
2、静电场的能量  B
B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四章
恒定电流和电路  §1 恒定电流
§2直流电路
§3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 1、电流和电流密度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
2、连续性方程         
3、稳恒电流和电场
4、直流电路、欧姆定律、电阻率、焦耳定律、 电功率、经典金属电子论
5、欧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A
A
A
A

B
 §4 电源 电动势
§5 基尔霍夫方程组 1、非静电力
2、电源 电动势
3、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基尔霍夫第一定律 A
A
C
 §7接触电位差与温差电现象 1、温差电现象及其应用 C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五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  §1磁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 1、 电磁相互作用
2、 磁感应强度矢量B、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3、 磁感应线 A
B


A
 §2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1、毕奥一萨伐尔定律
2、长直导线的磁场
3、载流圆导线轻轴上的磁场
4、密绕载流直螺线管轴线上的磁场 B
B
B
B
 §3磁场的高斯定理  1、磁通量
2、磁场的高斯定理  B
B
 §4安培环路定理  1、安培环路定理
2、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B
B
 §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回旋加速器        
3、霍尔效应 A
A
A
 §6磁场对载流导体的作用 1、安培力公式     
2、均匀磁场中的矩形载流线圈
3、磁电式电流计的原理 B
A
A
 §7用磁矩表示载流线圈的磁场,磁偶极子 1、任意平面闭合电流在磁场中的力矩
2、用磁矩表示平面载流线圈的磁场 A
A
 
第六章
电磁感应与
暂态过程  §1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B
 §2楞次定律  1、楞次定律的表述
2、考虑到楞次定律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
3、感应电流 感应电量  A
A
B
 §3动生电动势  1、动生电动势与洛仑兹力
2、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3、交流发电机原理  B
B
C
 §4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场  1、感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场
2、感生电场的性质
3、无限长螺线管内磁感应强度变化引起的感生电场  B
B
B
 §5~6自感和互感  1、自感现象
2、自感系数
3、互感现象
4、互感系数  A
B
A
B
 §7涡电流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A
A
 §11 磁场的能量  1、自感磁能、互感磁能及磁能密度的概念  A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七章
磁介质 §1 磁介质的磁化 磁介质的分类
§2 磁化强度矢量
§3 磁介质存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1、磁介质的磁化,磁化强度矢量
2、磁化电流
3、磁场强度,有介质时的环路定理和高斯定理
4、磁化率 磁导率  A
A
B
A
 §4 铁磁质  1、铁磁质的磁化性能
2、铁磁质的分类及应用
3、铁磁性的起因
4、顺磁质及磁化
5、抗磁质及磁化  A
A
A
A
A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八章
交流电路 §1简谐交流电
§2三种理想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3复数法与矢量法 1、 各种形式的交流电,简谐交流电的特征量
2、交流电路中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3、复数法与矢量法及应用        A
B

B
 §4复阻抗
§5功率和功率因数


§6谐振现象 4、复阻抗
5、交流电路瞬时功率、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6、串联谐振与并联谐振    A
A

A
章 节  知 识 点  知识层次要求
 第九章
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  §1位移电流  1、位移电流
2、全电流的连续方程
3、电磁场  A
A
A
 §2麦克斯韦
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A

Ⅲ、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主、客观题基本上各占50%,考试范围覆盖教材的大部分章节。
Ⅳ、考题类型及比例
1  填空题(10%左右):考查学生对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简单识记。
例:如图所示,一矩形线圈,放在一很长的直导线旁边与之共面,线圈与长直导线之间的互感系数是              

2、选择题(25%左右):考查学生对电磁学概念和定理定律的理解。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场强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 带正电荷的物体,电势一定为正;
(C) 场强相等处,电势梯度一定相等;   (D) 等势面上各点场强处处相等。   (    )
3、判断题(10%左右):考查学生简单应用电磁学定理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例: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一样都能产生焦耳热。                        (    )
4、计算题(55%左右)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电磁学规律的能力。

例:一半径为R的半圆细环上均匀地分布电荷Q,求环心处的电场强度。

 

 


                                          
 
32.《工程力学》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工程力学•静力学部分》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1-1刚体和力的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约束和约束反力
§1-4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了解和掌握刚体和力的概念以及静力学公理;
熟练掌握约束的概念和类型,熟练掌握约束力的画法;
熟练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正确的受力图。
第二章 力系的简化
§2-1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2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3 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2-4平面力偶理论
§2-5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2-6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了解和掌握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掌握平面力偶理论和应用。了解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和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第三章 静力学平衡问题
§3-1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3-2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3-4简单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5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熟练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应用;熟练掌握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掌握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的解法;了解摩擦自锁的概念。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
第4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
 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熟练掌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
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应变的概念
   (1)熟练掌握截面法的计算方法
   (2)掌握内力、截面法和应力、应变的概念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了解杆件变形的四种基本形式和组合变形
第5章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
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和实例
(1)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2.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和应力
(1)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横截面上轴力的计算及轴力图的画法
(2)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3.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1)了解直杆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及最大值
4.材料拉伸或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了解低碳钢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2)了解铸铁拉伸或压缩时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3)熟练掌握衡量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
5.失效、安全系数和强度计算
(1)掌握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
(2)熟练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强度条件及计算
6.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变形能
(1)掌握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计算及胡克定律
(2)了解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能计算
7.拉伸与压缩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1)掌握静不定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计算简单的拉压静不定问题、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
8.应力集中的概念
(1)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9.剪切实用计算及挤压实用计算
(1)掌握剪切实用计算
(2)掌握挤压实用计算
第6章 圆轴扭转
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1)了解扭转的受力特点及变形特点
2.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和扭矩图
(1)熟练掌握外力偶矩的计算
(2)熟练掌握扭矩的计算及扭矩图的画法
3.纯剪切
(1)掌握纯剪切的概念和切应力互等定理
(2)掌握剪切胡克定律
4.圆轴扭转时的应力
(1)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及计算
5.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1)熟练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及刚度条件计算
第7章弯曲强度
1.弯曲的概念和受弯杆件的简化
(1)掌握平面弯曲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了解受弯杆件的简化
2.剪力和弯矩
(1)熟练掌握梁弯曲横截面上剪力和弯矩的计算
3.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1)掌握通过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来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4.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1)掌握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微分关系
(2)熟练掌握利用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5.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1)熟练掌握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
(2)熟练掌握纯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6.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1)熟练掌握横力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2)熟练掌握横力弯曲时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的应用
(3)熟练掌握横力弯曲时正应力强度条件及应用
7.弯曲剪应力
(1)掌握矩形截面梁弯曲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及最大剪应力计算公式
(2)了解工字形、圆形截面梁弯曲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及最大剪应力计算公式
(3)掌握梁弯曲剪应力的强度条件及应用
8.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1)了解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第8章.弯曲刚度
1. 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1)掌握挠度和转角的概念
2.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1)掌握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
3.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1)掌握用积分法求弯曲变形
4.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1)掌握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5.简单静不定梁
(1)了解简单静不定梁的解题方法
6.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1)了解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第9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1.应力状态概述
(1)掌握点的应力状态、单元体、主平面、主应力的概念
(2)了解点的应力状态分类
2.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
(1)掌握任意斜截面上应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熟练掌握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3.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图解法
(1)熟练掌握应力圆的作法
(2)熟练掌握利用应力圆确定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剪应力及任意斜截面上应力
4.三向应力状态
(1)了解利用应力圆确定三向应力状态
5.广义胡克定律
(1)掌握广义胡克定律
6.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1)熟练掌握第一、二、三、四强度理论
(2)掌握相当应力概念、强度理论的统一表达形式
7.莫尔强度理论
(1)掌握莫尔强度理论
第10章 组合受力与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1.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1)掌握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概念
(2)掌握组合变形强度计算的方法
2.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1)掌握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组合强度计算
3.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1)了解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概念
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1)掌握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第11章 压杆的稳定性问题
1.压杆稳定的概念
(1)掌握压杆稳定、压杆失稳、临界压力概念
2.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1)掌握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公式
3.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
(1)掌握其他支座条件下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计算公式
4.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经验公式
(1)熟练掌握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柔度、大柔度杆、中柔度杆、小柔度杆概念
(3)熟练掌握临界压力总图
(4)熟练掌握经验公式
5.压杆的稳定校核
(1)熟练掌握压杆的稳定条件
(2)熟练掌握压杆的稳定校核计算
6.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第12章 动载荷与疲劳强度简述
1.等加速直线运动时构件上的惯性力与动应力
(1)掌握惯性力、动应力概念
2.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与动应力计算
(1)掌握旋转构件的受力分析和动应力计算公式
3.冲击载荷与冲击应力计算
(1)计算冲击载荷的基本假定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冲击载荷系数概念
4.疲劳强度简述
(1)交变应力的概念
(2)疲劳破环特征
5.疲劳极限与应力-寿命曲线
(1)疲劳极限概念
(2)熟练掌握应力-寿命曲线
6.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1)了解提高疲劳极限的措施
7. 基于无限寿命设计方法的疲劳强度设计
(1)构件寿命概念
(2)无限寿命设计方法-安全系数法
(3)对称应力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工作安全系数法
(4)交变应力循环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估算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
(1)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计算题(三道题,共40分)

Ⅲ 参考书目
《工程力学》史艺农 主编 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 2006.5

Ⅳ 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1.力使物体产生的两种效应是         效应和        效应。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__       ___。
3.平衡是指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                或               。
4.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得到一个主矢和主矩,通常            和简
化中心的选择有关,             和简化中心的选择无关。
5. 提高梁的抗弯刚度的主要措施有:                              、
                            和                           等三种。
二、选择题:
1.在图8所示的结构中,横梁ABC可视为刚体,AB,BC长度分别如图所示,在C端作用有集中力F=2 kN和集中力偶M=1 kN.m,在AB端作用均布力q=5 kN/m,则A、B端的约束力FA和FB分别为。                                               (   )

 

 

 

A、 10 kN,10 kN       B、19 kN, 1 kN   C、 9  kN,11 kN         D、1  kN,19 kN
2. 对于梁的刚度问题,我们知道小挠度挠曲线微分方程在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它积一次分可得到      的计算公式,对它积两次分可得到      的计算公式。(   )
A. 弯矩M(x) , 转角θ   B. 挠度y ,转角θ
C. 转角θ ,挠度y      D. 弯矩M(x) , 挠度y
3. 胡克定律应用的条件是        _。                                    (    )
A、只适用于塑性材料         B、只适用于轴向拉伸
C、应力不超过比例极限       D、应力不超过屈服极限

 

 


4.图2所示的受拉直杆,则直杆的AB段与BC段内的轴力N及应力 的关系为_   _ 。       (   )
A. 、    B. 、
C. 、    D. 、
5.判断压杆是细长杆、中长杆和短粗杆的依据是                          (   )
A.柔度                       B.长度
C.横截面尺寸                D.临界应力
三、计算题:
1. 在图3所示的结构中,横梁ABC可视为刚体,AB,BC长度分别为2a和a,在C端作用有集中力F和集中力偶M,在AB端作用均布力q,求:A端的约束反力NA和B端的约束反力NB。(10分)

 

 

2. 已知AD轴所受到的拉力如图4所示,已知该轴所使用材料的弹性模量E=200 GPa,横截面积A=400 mm2,各段轴长度如图所示。
(1)作图示杆的轴力图;      (5分)
(2)并求该轴的总变形量;       (5分)

 

 

 

 

 

 

 

 

 

 

3. 已知一简支梁的剪力图,梁上载荷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求:(1)求作该梁弯矩图;  (5分);(2)若已知梁为圆形截面,截面直径d=100 mm,梁使用材料的许用应力[σ]=100 MPa,试校核该梁的弯曲强度。 (5分)

 

 

 

 


 
33.《机械设计基础》

Ⅰ. 考试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讲授机械传动、常用零部件在设计中共性问题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研究和解决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质、基本设计理论和简单的设计方法以及一些零件的选用和维护。
Ⅱ. 考试内容及要求
    1. 摩擦、磨损及润滑
       摩擦、磨损以及润滑的概念
2.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3. 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螺旋副的效率和自锁;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4. 凸轮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
5. 间歇运动机构
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与常见型式及工作原理。
6. 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
螺纹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预紧和防松;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
7. 带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及特点;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及应力分析
8. 链传动
   链传动的结构、运动特性和失效形式
9. 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渐开线齿廓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廓的基本尺寸、加工方法;
标准齿轮的啮合传动、根切现象;
齿轮失效形式、齿轮材料及热处理;齿轮啮合传动润滑和效率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0.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效率计算
11.齿轮系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行星轮系及其传动比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12.轴和轴毂连接
   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设计;轴的材料;轴毂连接
13.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和特点;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的生效形式及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Ⅲ. 考试形式
1.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2. 答卷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
1. 单项选择题
2. 填空题
3. 判断对错
4. 简答题
5. 分析计算题

Ⅳ. 参考书目
      陈立德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Ⅴ. 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曲柄摇杆机构中,为提高机构的传力性能,应该
A.增大传动角γ       B. 减小传动角γ
C.增大压力角α       D. 减小极位夹角θ       (       )
二、填空题
螺旋副中,螺纹的升角λ愈          ,自锁性愈好。
   三、判断对错
      只有当机构的原动件数目等于其自由度数目时,机构才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       )
   四、简答题
简述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五、分析计算题
在图示锥齿轮组成的行星轮系中,各齿轮数 ,Z2=27,Z2’=45, ,已知齿轮1的转速 =240r/min,试求转臂H的转速  (大小与方向)。
 
34.《烹调工艺学》

Ⅰ 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体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菜肴制作的工艺流程及其相应的工艺方法和手段,对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调配工艺、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的掌握各种基本烹调方法。
绪论
(一)考试内容:烹调工艺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了解我国饮食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饮食文化的重大意义;怎样学习烹调工艺学。
第一章  烹饪原料的选择与感官鉴别
(一)考试内容:烹饪原料的选择;烹饪原料的感官鉴别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要求和质量标准。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懂得品质鉴别的意义、标准、方法、能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能够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
第二章   初加工工艺
(一)考试内容:鲜活原料的初加工工艺;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解冻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初加工工艺的一般流程,了解烹饪原料解冻的方法和原则,了解干制原料涨发工艺和概念。一般流程和影响因素。掌握各类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掌握各类烹饪原料的初加工工艺,掌握常用干制原料的涨发工艺。
第三章   分割与成型工艺
(一)考试内容:分割工艺;刀工工艺;刀工成型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分割与成型工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常用动物性原料的骨骼结构。掌握一般动植物的分卸工艺,熟练各种刀工技法,掌握基本原料的成型工艺和剞花工艺。掌握一般动植物的分卸工艺,熟练各种刀工技法,掌握基本原料的成型工艺和剞花工艺。
第四章   组配工艺
(一)考试内容:单个菜肴的组配工艺;筵席菜肴的组配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组配工艺的概念、意义和种类,了解烹饪原料组配与筵席菜肴组配之间的关系,筵席菜肴的构成及其组配的原则与要求;掌握烹饪原料组配的作用,要求、形成、原则和方法;掌握烹饪原料组配的作用,要求、形成、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    风味调配工艺
(一)考试内容:调味工艺;调香工艺;调色工艺;调质的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菜肴风味调配的概念,意义,内容、作用;掌握调味工艺、调香工艺、调色工艺和调质工艺方法,原则和要求。
第六章    烹制工艺基础
(一)考试内容:烹制工艺的概念和作用;烹制工艺中的热传递现象;烹制基本方法;火候及其调控;初步热处理工艺;制汤工艺;临灶操作与勺工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制工艺的概念、作用和烹制工艺中的热传递现象,理解火候和初步热处理的概念以及制汤原理,了解临灶操作的一般要求,能熟练运用勺工工艺的各种技法;掌握各种烹制基本方式的特点和应用,掌握火候调控的一般原则,初步热处理和制汤的工艺流程与操作关键。
第七章   热菜烹调工艺
(一)考试内容:炒制工艺;油炸工艺;熘制工艺;拔丝工艺;汆制工艺;烧制工艺;蒸制工艺;烤制工艺;焗制工艺;其他烹调方法。
(二)基本要求:了解热菜烹调工艺的一般流程和热菜烹调方法的分类,掌握各种常见烹调方法的概念、工艺流程、基本原理、工艺关健、成品特点、分类、代表菜品以及与类似烹调方法的异同,能运用这些烹调方法制作常见热菜。
第八章    冷菜烹调工艺
(一)考试内容:拌炝工艺;腌泡工艺;卤煮工艺;凝冻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冷菜烹调的一般工艺流程和冷菜烹调方法的分类,弄清各种常用冷菜烹调方法的概念、成菜特点、原料要求;掌握其一般工艺流程和操作关键并能利用这些烹调方法制作常见的冷菜。
第九章    菜肴造型工艺
(一)考试内容:菜肴造型的作用和原则;热菜造型工艺;冷菜造型工艺;菜肴装饰工艺;
(二)基本要求:了解菜肴造型的作用和种类;掌握菜肴造型的方法、规律和原则。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试卷内容结构:
烹饪原料选择与加工工艺  约20%
调配工艺                约30%
制熟工艺的基本原理      约30%
(三)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题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判断改错题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中等题、难题,三种试题分值的比例约为4:4:2

Ⅲ 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
粤菜的清汤分顶汤和上汤两种,它们共同的质量要求是汤色清澈,色浅黄,没有肉微,极少浮油。其中顶汤更要求味道极鲜,香气___________,汤质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  )顶汤与上汤同是用肉料熬成,顶汤除了味道比上汤更鲜,香气更浓外,汤质也有不同。改正:
(三)选择题
制作脆皮炸鸡在炸之前先要用白卤水浸制,(  )是浸制的要领之一。
(A)白卤水要新鲜           (B)必须与香料袋同时浸制
(C)火不能太猛,以仅熟为度 (D)先要擦干鸡体油分和水分再浸
(四)简答题 
调味的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
简述烩羹调芡应如何把握时机?

Ⅳ 参考书目
1.《烹调工艺学》第一版,周晓燕 主编,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中式烹饪工艺》(粤菜),黄明超 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5.《烹饪原料学》

Ⅰ 考试内容及要求
总体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烹饪原料的种类、产地、上市季节、质量鉴定和保管等商品学特性;对原料的组织结构、组成成分、风味以及烹饪运用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熟练掌握烹饪原料的选择与加工。
绪论
(一)考试内容: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原则,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烹饪原料的生物学分类和命名。
第一章  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与保藏
(一)考试内容:烹饪原料的选择;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烹饪原料的保藏
(二)基本要求:了解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要求和质量标准。掌握烹饪原料选择的原则和方法,懂得品质鉴别的意义、标准、方法、能根据烹调工艺的要求对常用的烹饪原料进行感官鉴别。掌握导致烹饪原料腐败变质的因素,并针对变质因素采取适当的方法延长原料的保藏期。
第二章   植物性烹饪原料
(一)考试内容:粮食作物的组织结构、成分;粮食制品的分类及品种特点;大米、小麦粉、大豆的结构、组成成分、种类、质量鉴别标准和烹饪运用特点;果蔬及果蔬制品的概念、分类和烹饪运用特点。
(二)基本要求:了解各类粮食的生长、分布和品质特点;了解种子粮食作物的组织结构和成分;掌握大米、小麦粉和大豆的结构、组成成分、种类、质量鉴别标准和烹饪运用特点;掌握面筋、豆腐、腐衣、腐竹、粉丝、西米等粮食制品的概念、分类、品质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掌握蔬菜的概念、分类、品种、组织结构、品质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掌握根类蔬菜、茎类蔬菜、叶类蔬菜、果类蔬菜、花类蔬菜和孢子植物蔬菜的概念、分类、常用品种、烹饪运用特点;掌握蔬菜制品的种类、保藏原理、风味特点及代表品种。了解果品的形成过程和生物学分类;了解鲜果和干果在烹饪运用中的差别;掌握果品的概念、分类及烹饪运用特点;掌握果品制品的概念、分类及烹饪运用特点。
第三章   动物性原料
(一)考试内容:肉的组织结构及物化性质;畜类原料的种类和肉质特点;畜类副产品的结构和肉质特点;禽类原料及禽类副产品的结构和特点;两栖类和爬行类组织结构和烹饪运用特点,鱼类原料的组织结构、风味特点和烹饪运用规律;低等动物原料的品种特点。
(二)基本要求:要求熟悉动物组织的种类;掌握肉的主要组织包括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的种类、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及其变化对烹饪加工的影响;掌握猪、牛两种有代表性的畜类动物的肉质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掌握最常用的肾脏、肝脏、胃、蹄筋和皮、乳汁的组织结构特点或风味特点以及在烹饪中运用;掌握野畜与家畜在肉质特点上的异同;熟悉羊、兔等畜类以及其他副产品的结构和烹饪运用。掌握鸡、鸭两种有代表性禽类原料的肉质和风味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掌握禽蛋的理化特性和烹饪运用;掌握燕窝的结构特点和烹饪运用特点;熟悉风鸡、板鸭、咸蛋和皮蛋的特点和运用。掌握蛙类、龟鳖、蛇类原料的组织结构和烹饪运用特点。掌握鱼类原料的组织结构、风味特点和烹饪运用规律;掌握鱼类制品的特点和运用。了解并认识常用的淡水鱼、海水鱼和回游鱼的种类的外形和肉质特点;海胆、海蜇、虾、蟹、软体动物等低等动物原料的品质鉴定和烹饪运用。
第四章   调辅原料
(一)考试内容:调味原料;辅助原料;
(二)基本要求:了解调味原料的生产工艺、分类知识和常见的调味原料种类名称、形态特征、基本的理化特性等。掌握常用调味原料的质地和风味特点及在烹饪中的作用。了解辅助原料的基本理化特性、常用的种类、使用方法及其烹饪运用规律。

Ⅱ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二)试卷内容结构:
原料的品质鉴别和保藏  约20%
植物性原料            约30%
动物性原料            约30%
调辅原料              约20%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填空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判断改错题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简答题          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论述题          1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试卷难易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中等题、难题,三种试题分值的比例约为4:4:2

Ⅲ 题型示例
(一)名词解释
蛤士蟆油:
(二)填空题
火腿较为著名的是浙江金华火腿又称___________、江苏如皋火腿又称___________和云南宣威火腿又称___________。
(三)判断改错题
(  )对同一种动物而言:不同部位的肉,颜色不同。如运动部位较多的肉,颜色深。改正:
(四)简答题 
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基本因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
试论述影响肉质嫩度的因素。

Ⅳ 参考书目
《中西烹饪原料》阎红、王兰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烹饪原料学》赵廉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8年 第一版
 
36.《教育学》

Ⅰ、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教育学演变概况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孟子、《学记》、《中庸》、朱熹;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古希腊“三杰”:苏格拉底与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  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话》、卢梭与《爱弥儿》、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中国民主主义教育学(蔡元培、陶行知)。
 二、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的涵义;影响个体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  社会发展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
 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三、教师与学生
教师的基本素养;理解学生的本质属性,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掌握师生关系类型及其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四、课程
课程的含义;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核心课程、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五、教学
教学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常用的方法;掌握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基本环节。
六、 德育
德育的概念;育的任务与内容;理解德育的过程与模式;掌握德育的主要原则与方法。
七、班主任工作
认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内容;了解班集体对学生的作用;掌握班集体培养的方法;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统一闭卷笔试。
2、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所确定的目标来编制。
3、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一般为:识记、领会与理解占60%,应用占40%。
4、试卷结构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简答题或论述题。
Ⅳ、题型示例
1.名词解释(略)
2.选择题(略)
3.简答题
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判断题(略)
5.论述题(略)
Ⅴ、参考书目
卢晓中主编:《新编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37《文学写作》
Ⅰ、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文学、文学写作、文学的感性特征、文学的情感特征、文学形象的间接特征、文学的审美功能。
二、文学写作的基本条件
写作者的气质、写作者的性格、写作者的思维、写作者的激情、文学写作者的智能结构、技巧运用能力、体察能力、观察、感受、想象。
三、文学写作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的形式、精神的感情、“对话”理论、语言的形象性、语言的蕴藉性、语言的阻拒性、“陌生化”手段、结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章法有序、文本的召唤结构。
四、诗歌写作
诗歌、抒情诗、自由诗、现代诗、 散文诗、意象、 通感、中国古诗的发展历程、中国新诗的发展历程、诗歌的基本类型、散文诗的写作方法。
五、小说写作
小说、情节、环境、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叙事视角、长篇小说的文体特征、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短篇小说的文体特征、微型小说的文体特征、小说的叙事模式、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
六、散文写作
散文、电视散文、意象、意境、立意、骈文、散文的主要特点、散文种类、散文的意象、散文意境与诗歌意境不同。
七、杂文写作
狭义“杂文”、“小品文”、“新文体”、“随感录”、 “随笔”或“美文”与杂文的区别、杂文的曲笔和幽默写法。
八、儿童文学写作
童话、寓言、儿歌、儿童散文、象征、化身儿童、儿童文学、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区别、儿童文学审美特征、分类。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统一闭卷笔试。
2、考试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所确定的目标来编制。
3、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一般为:识记、领会与理解占60%,应用占40%。
4、试卷结构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简答题。
Ⅳ、题型示例
1.名词解释(略)
2.选择题(略)
3.简答题
诗歌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4.判断题(略)
Ⅴ、参考书目
刘海涛主编:《文学写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8.《学前教育学》
Ⅰ、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学前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现象,提示学前教育的规律,以增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理论,掌握幼儿教育的实践技能和重要能力。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
一、导论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学前教育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现
儿童观的界说;儿童权利的扩大与保护;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三、学前教育现
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的目标;  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学前儿童的因材施教
四、学前教育的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五、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幼儿社会化的理论和实践;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路径探寻;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观察与评价
六、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幼儿游戏活动的种类;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七、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
八、 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幼儿教师的职业培训
九、国外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评析; 埃及幼儿教师的特征及思考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题型比例
1、试卷题型比例
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和主观题(分析题、论述题、实际运用题)的比例为4:6左右,题型一般至少有4种类型。
2、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三)内容比例
识记:40%;理解:40%;综合应用20%。试题有适度的灵活性、综合性。
(四)考试难度: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较易、中等、较难的题目比例一般为3:5:2,
较易的30%,中等难度50%,较难20%。
Ⅳ、题型示例(略)
Ⅴ、参考书目
李生兰著:《学前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幼儿心理学》

 Ⅰ、考试性质
本科插班生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与要求
本科目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幼儿心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把握、理论以及应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要反映学科知识的内部联系,注重对考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
一、幼儿心理学概述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幼儿心理学的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国外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三、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游戏的理论;游戏的特点;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游戏的发展;幼儿游戏应注意的问题。
四、 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获得的理论;幼儿语言能力的评价;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
五、 幼儿注意的发展
注意;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幼儿的注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注意的培养。
六、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特点;感知觉的规律;幼儿观察力的发展与评价;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七、幼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幼儿期健忘;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幼儿记忆的评价;幼儿记忆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记忆力的培养。
八、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测量;幼儿思维力的评价;幼儿思维与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思维力的培养。
九、幼儿情绪的发展
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情绪类型;情绪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发展的理论;
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
十、幼儿个性的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自我意识;幼儿气质发展的趋势;影响幼儿性格、能力发展的因素;幼儿能力发展特点;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幼儿能力的培养。
十一、独生子女的心理与教育
独生子女研究的历史回顾;独生子女的智力和性格;独生子女教育中注意的问题。
十二、幼儿期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治
幼儿行为的鉴别;幼儿问题行为的表现及其矫治。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题型比例
1、试卷题型比例
客观题(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和主观题(分析题、论述题、实际运用题)的比例为4:6左右,题型一般至少有4种类型。
2、试卷题型: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三)内容比例
识记:40%;理解:40%;综合应用20%。试题有适度的灵活性、综合性。
(四)考试难度: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较易、中等、较难的题目比例一般为3:5:2,
较易的30%,中等难度50%,较难20%。
Ⅳ、题型示例(略)
Ⅴ、参考书目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 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版。
 


 
40.《钢琴》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曲目
1、基本练习:
四升、四降以内大、小调音阶、琶音(双手四个八度)
2、练习曲:
车尔尼299、740、肖邦练习曲等等,或相同程度的练习曲
3、复调曲:
巴赫三部创意曲、十二平均律第一册,或相同程度的复调作品
4、大型乐曲: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奏鸣曲
以及业余钢琴考级九、十级以上或同等程度的钢琴作品
要求
1. 读谱准确。
2. 弹奏技术正确、熟练。
3. 音乐表现自然、充分。
4. 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很好地提示作品的音乐内涵
Ⅱ、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
以面试的形式考试。考生现场弹奏两首作品(须背谱弹奏)。
评分标准:
以百分制打分。
(1)具有正确的演奏方法、演奏姿势。(15分)
(2)演奏规范、流畅和完整,基本功扎实,具有正确把握作品节奏、力度、
  速度及音色的能力。(30分)
(3)能较好地体现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具有较强的乐感和艺术表现力。(30分)
(4)作品的程度及完成的质量。(25分)

Ⅲ、参考教材:
1. 《钢琴基础教程》,韩林申等,上海音乐出版社。
2. 《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op299》,车尔尼,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op740》,车尔尼,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肖邦钢琴作品全集》,肖邦,上海音乐出版社。
5. 《贝多芬奏鸣曲集》,贝多芬,人民音乐出版社。
及各种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钢琴作品集
41.《声乐》

Ⅰ、考试内容及要求
       曲目:
男高音
  A组(中国作品)                        B组(外国作品)
1. 嘉陵江上                            1.小夜曲(舒伯特)
2. 叫我如何不想她                      2.小夜曲(托斯蒂)
3. 想亲娘                              3.绿树成荫
4. 故乡                                4.重归苏莲托
5. 在银色月光下                        5.理想佳人
6. 祖国慈祥的母亲                      6.三套车
7. 多情的土地
8. 小河淌水
9. 草原之夜
女高音
      A组(中国作品)                    B组(外国作品)
1. 故乡                                1.小夜曲(舒伯特)
2. 玫瑰三愿                            2.小夜曲(古诺)
3. 在银色的月光下                      3.西班牙女郎
4. 松花江上                            4.美妙时刻将来临
5. 我爱你,中国                        5.我亲爱的爸爸
6. 黄水谣
7. 高天上流云
8. 父老乡亲
9. 母亲河

男中低音
A组(中国作品)                     B组(外国作品)
1. 松花江上                          1.致音乐
2. 叫我如何不想她                    2.小夜曲
3. 我的祖国妈妈                      3.在这幽暗的坟墓里    
4. 中国的土地                        4.绿树成荫
5. 码头工人歌                        5. 菩提树
6. 嘎达梅林
女中音
A组(中国作品)                      B组(外国作品)
1. 叫我不想她                        1.致音乐
2. 阳关三叠                          2.尼娜
3. 美丽的孔雀河                      3.多么幸福能赞美你
4.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4.假如我的歌声能   
5. 祖国,慈祥的母亲                  5.梭罗河
6. 中国的土地                         6.绿树成荫
要求:
a..歌唱基本状态(大方得体,富有感染力)。
b.歌唱呼吸(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技巧,具备自如控制歌唱呼吸的能力)。
c.歌唱发声(声音圆润明亮,具有良好共鸣,控制自如,富有弹性)
d.歌唱语言(发音清晰准确,语言生动富于韵味)
e.歌唱风格(比较深刻地表现所演唱作品的内涵)

Ⅱ、考试形式及评分标准
以面试的形式考试。考生现场演唱两首作品(须背谱演唱)。
评分标准:以百分制打分。
(1)具有正确的演唱方法、演唱姿势与表情。(15分)
(2)演唱规范、流畅和完整,基本功扎实,具有正确把握作品节奏、力度、
  速度及音色的能力。(30分)
(3)能较好地体现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具有较强的乐感和艺术表现力。(30分)
(4)选择作品的难易程度及完成的质量水平。(25分)

Ⅲ、参考教材
1. 《高师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1、2、3、4》徐朗,颜蕙先,人民音乐出版社。
2. 《高师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1、2、3、》徐朗 ,颜蕙先,人民音乐出版社。
3. 《声乐教学曲库》储声宏等,       人民音乐出版社。
4. 《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 霍立,李静玉,霍平,金城,辽宁人民出版社。
5. 《外国声乐作品选》 徐朗,颜蕙先,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42.《视唱练耳》

Ⅰ、参考书目:
《简明视唱练耳教程》    孙虹、范建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乐理与视唱练耳》      陈雅光          人民音乐出版社
《视唱练耳教程》        何惠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视唱基础教程》        冯往前          湖南文艺出版社

Ⅱ、考试形式
满分100分,其中视唱部分面试,占30分,听音部分笔试,占70分。

Ⅲ、考生应熟练掌握的内容及要求
(一) 视唱部分
内容:
4) 三个升号调视唱,包括A宫系统调、A大调、#f小调;
5) 三个降号调视唱,包括bE宫系统调、bE大调、c小调;
6) 四个升号调视唱,包括E宫系统调、E大调、#c小调
7) 四个降号调视唱,包括bA宫系统调、bA大调、f小调;
8) 混合拍子(四五拍、四七拍、八五拍、八七拍)及变换拍子;
9) 二声部视唱。
要求:
能熟练、准确地完成四升四降以内单声部和二声部视唱练习。着重考查:
1. 视谱的熟练程度;
2. 音高及节奏的准确性;
3. 划拍及分句的准确性;
4. 二声部视唱的配合能力。
(二)听音部分
     内容:
1. 四升四降调号以内单声部旋律的听唱和听记:
各种不同的调式;
较为复杂的节奏;
长度不少于8小节。
2. 简易的二声部旋律听写;
以和声性二声部为主;
长度为4-8小节。
要求:
能听唱和记写四升四降以内单声部旋律和简易的二声部旋律。着重考查:
1. 根据标准音,判断调和调式的准确性;
2. 判断节拍准确性;
3. 记忆和记写旋律的准确性;
4. 记写节奏的准确性;
5. 二声部旋律的听写能力。

       

 
43.《美术学》

Ⅰ、考试内容和要求
美术术科考试要求测试考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和技法的运用能力。以上六个内容的测试,集中体现在素描、色彩二门基础科目的考试中。
素描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对形体、结构、体积、空间、质感等方面有比较准确的理解、认识,以及表现的能力。
色彩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对色彩具备较高的感受、认识能力,以及色彩技法表现能力。
Ⅱ、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素描科目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
1、考试形式与范围
人物头像写生。
2、考试用具和材料要求
①素描纸(考场提供);
②铅笔、炭笔、木炭条、炭棒均可(考生自带);
③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考生自带)。
3、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2小时。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100分,其中:
构图 占20%
造型与比例 占30%
细节深入与局部刻画 占25%
表现手段与技法 占25%

(二)色彩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
1、考试形式与范围
色彩静物写生。
2、考试用具和材料要求
①水彩纸(考场提供);
②水粉或水彩颜料均可(考生自带);
③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绘画用具及材料(考生自带);
④试卷完成后不允许在画面上喷洒任何固定液体。
3、考试时间
考生时间为2小时。
4、成绩评定与权重
满分为100分,其中:
构图 占15%
色彩关系 占35%
色彩造型能力 占25%
色彩表现技法 占25%
Ⅲ、题型示例
XXXX年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插班生本科招生考试美术术科
素描试卷(样题)
一、考试形式
现场由主考单位安排男性或女性青年模特儿。
二、考试内容
人物头像写生。
三、考试用具和材料要求
1、考生必须使用考场提供的试卷(8开素描纸);
2、考生只能使用铅笔、炭笔、木炭条、炭棒作为表现用具;
3、考生自备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的绘画用具;
4、表现方法不限。
四、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2小时。
五、考试成绩
考试满分为100分。

XXXX年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美术术科
色彩试卷(样题)
一、考试形式
写生。
二、考试内容
以蓝灰色衬布为台布,咖啡色衬布作背景,放置一个深色陶罐,两个苹果、三个雪梨、一个高脚玻璃杯、一把不锈钢餐刀进行组合构图,完成一幅色彩静物写生。
二、考试用具和材料要求
1、考生必须使用考场提供的试卷(8开水彩纸);
2、考生只能使用水彩或水粉颜料;
3、考生自备画板或画夹及相关的绘画用具;
4、表现方法不限;
5、试卷完成后不允许在画面上喷洒任何固定液体。
三、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2小时。
四、考试成绩
考试满分为100分。
五、参考书目
《素描•色彩》,清华大学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